我年逾九旬的父母家住八坼社区航东街16号,隔河对面(过永宁桥)就是中心街68号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故居。现在里面住着他的侄子杨家俊和侄媳王海雁。现年70岁的杨家俊和我二姐是中学同学,当我和二姐到八坼看望父母时,老杨有时就会过来坐坐。2018年12月24日,我和二姐又一次到八坼,老杨隔河见了,就邀请我们到他家叙叙。
走进杨宅,王女士忙着泡茶,招待花生、瓜子。我们就在客厅里边喝茶边叙谈。当谈到他的伯父杨承宗,老杨说,伯父1947年到法国巴黎居里实验室从事放射化学,成为居里夫人的爱徒。1951年伯父决定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居里夫人让伯父给毛主席捎口信:“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自己拥有原子弹。”并送给伯父5克镭(而别的学生离开时每人只送1克镭)。受周总理的委托,伯父搭上自己的积蓄,排除万难,从法国购买了大量资料器材(共13箱),在居里夫人助手布歇兹一路护送下,几经波折安全回国,并通过钱三强先生将居里夫人的口信带给毛主席。
老杨还说到,伯父回国后,我父亲曾几次写信给在北京的伯父,但都没有回音。后来才知道,那是为了保密。其实伯父因工作需要是来过上海、杭州几次的,但都没有回老家看看“隐姓埋名”啊。”
“不过有一次例外。”杨家俊继续说道:“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插队期间,看到有的知青有手表,我贸然写信给伯父,要一块上海牌手表。这次伯父回信了,信中说,“侄儿你如果是工作需要,我可以送一只闹钟给你。但不要带手表,那是奢侈品。”后来伯父给我家汇来了200元资助款。
老杨又谈到,在伯父96岁时,我们吴江的亲戚一起到北京中关村科学院看望伯父。我想象中伯父家条件一定很好,但实际也一般化,很朴实。家具都是旧的,但书厨倒很多。伯父还送给每家一件小礼物,我得到的是一个小瓷瓶(实际是一个奖杯)。
当我和二姐向老杨夫妇告别后走出杨宅大门,不由感慨万千。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强盛,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作出了多少重大贡献。而生活上又是这样严以律己,平淡朴素,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啊!
杨承宗全家旧时合影,右二为杨承宗。
杨承宗故居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