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木渎人,1951年7月16岁木渎技校毕业时由苏南行署统一分配来吴江工作,今年84岁。尽管在吴江生活已68年,是木渎生活时的4倍还多,但少年儿时的记忆深深印在脑海里,常常想起,难以抹去,这就是乡愁吧。
今年吴江区老年大学春季江南历史文化班陈老师带领我们去木渎采风,正好给我一解乡愁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境内风光秀丽,私宅园林巧夺天功;镇区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穹窿、上方、七子等名山环抱之中,有“聚宝盆”之称。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姑苏繁华图》上三分之一是木渎场景。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木渎,留有乾隆亲题的御码头,乾隆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佳话传说。儿时就有“山塘落雁”“虹桥落日”“斜桥分水”“灵岩晚钟”“天平红枫”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点。有二家百年老店——石家饭店、乾生元松子枣泥麻饼店,后者还是我祖上长辈蒋福堂创办打出名牌的呢。
4月18日清晨,我班一行30多人乘大巴近9时到达木渎镇西。一下车,见闻到老街犹在,乡音未改,小桥古朴,流水淌洋,甚是欣慰。
我们穿巷走弄,沿着山塘街,先后游览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和榜眼府等景点,众多美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收获了一个个故事。
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
古松园,因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该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我们登上双层长廊,近揽见到古松翠色,远瞩依稀望见灵岩山景。
那天因为气温陡升,午时特热,没有去赏灵岩山。我儿时灵岩山距木渎只有1公里,我去过不知多少回;夏时日长,有时下午放学后还要去灵岩山打个来回。现在灵岩山已经在木渎镇区了。山上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大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名胜,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顺山而上,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途中有一”“乌龟望太湖”,一只硕大石乌龟,头朝西南处,对准山下一条河直通太湖。还有一处有一座较小石宝塔,常有游客向它掷硬币,若硬币停留在塔上,则隐示有好运。山顶有佛教名刹灵岩山寺,每年有1日显镇寺之宝,届时人山人海。寺内有口夫差井,传说吴王夫差与西施常来此观赏;还有一说,是夫差自尽之井。
至于我原住的彩坊弄,现已成为通向东山的公路一段路基。旧居已无,古镇尚在,暂解乡愁,乡愁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