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677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浅析“华夏第一相” 管仲

发表日期:2019年8月26日   作者:梅元灿

    《史记》介绍两千多年前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管仲(约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钦佩他有勇有谋,心存大志而不拘小节功绩卓著经历充满传奇的人生。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扶助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尊王攘夷”,七年后,齐桓公成就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管仲取得如此成就原因何在?

.來于管仲特有的智慧和才能

1上下相亲,顺应民心施政指导思想和治国方略。管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民为本”思想的政治家,他主张统治者要顺民心、量民力、利民生,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即政令能否得到推行,就在于其能否顺应民心民意。统治者只有顺应民心民意,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而要顺应民心,首先要了解民情、关心民众疾苦,使人民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物质生活得到保证。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其次张扬四维,以德化民,通过教化,为政者恭敬地对待人们,仁爱地役使民众。最后府不积货,藏富于民,民众富裕就会安于乡居,而珍惜家业,“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

2为福,为功的施政才能。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1)攻察。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2) 攻燕。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3)曹沫之约。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4).睦邻友好。管仲首先归还鲁国、卫国、燕国被齐国侵占的土地,换取睦邻友好,创造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

3“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辨证观点,显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管仲在做了丞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发展经济,治国必先富民,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才会使国家的国力得到提高。管仲主张法治。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

上下相亲,顺应民心施政指导思想和治国方略,为福,为功的施政才能,“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辨证观点,在当前,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源于“管鲍之交” 和 “知遇之恩” 的机遇

1管鲍之交  鲍叔牙能够看出管仲的才能,又能对其的“过分”行为处处包含,在有好的机会时,让贤有能力管仲,可见其拥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和宽容的胸怀,后人而称赞鲍叔牙的识人之才。

鲍叔牙自幼和管仲结交,受到管仲欺负却毫无怨言:管仲与其一起做买卖,管仲分大头,鲍叔牙知道他穷,不认为他贪;为鲍叔牙考虑事情,却将其陷入困境之中,鲍叔牙不怪他,知道时运有好;管仲多次任官多次被逐,鲍叔牙不认为他不忠而认为他没有遇到好机遇;管仲带兵打仗输了逃回来,鲍叔牙不认为他胆小,而知道他家中有老母亲。当管仲受困,鲍叔牙荐举他做官,愿意做他下属。对此,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成就了管仲的一匡天下的伟业

由此可见,管仲从政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他个人的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亲如手足相知相识的鲍叔牙。
  2君臣知遇之恩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叫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公子纠。管仲怕小白抢先,追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押回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管仲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冰释前嫌,立即拜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和管仲则是知遇之恩,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君臣之间的信任与相互扶持。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重用管仲,而且对其无比信任,管仲为了治国,向桓公要求“三归”、“反坫”,桓公都满足,并无任何怀疑;而管仲则报之以无比的忠心,不仅能抓住时机,转危为安,还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计个人得失。齐国有了管仲,称霸诸侯;管仲也是因为齐桓公,才成为万世敬仰的功臣。所以,齐桓公唯才是举的用人观,更有现实意义,更值得发扬光大。

最后司马迁编写管仲列传时,对照自已的遭遇非常感慨,深情地对管鲍之交的羡慕,久久地对齐恒公任人唯贤的神往。

2
  • 上一篇:一组墩煌莫高窟照片
  • 下一篇:记一位兴趣广泛的收藏达人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