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游祖国两域,旅经甘肃兰州、敦煌、嘉峪关至新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饱尝西域旖旎风光。旅途中更让我留连忘返,深有更多美好印象的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古老名城——敦煌市。
敦煌市的西北部地区是茫茫戈壁大漠,那里是“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品味着公园门楼上“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听室外羌笛胡角马嘶”的对联,我们一行进入了广袤无垠的地质公园。
在大漠戈壁中首先关注的是玉门关,因有古诗“春风不渡玉门关”之句,给人们留下的悲壮、苍凉感,同样也不得不让我对这里充满遐想。游览中得知,玉门关是西汉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上敦煌地段的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是中原通向西域诸国的喉咽之地。玉门城关西北两向开门,东南两向壁垒无门。状呈方形,俗称“小方盘城”。城墙土质坚硬,至今保存完好,地势险要,气壮大漠。聆听着导游讲解,似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大汉王朝,丝路古道漫漫,驼铃声声入耳……。转过神来思前想后,不禁感慨:“沧古雄姿依伫立,茫茫大漠旷延间。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位于地质公园西端,与浩瀚无垠的沙漠、戈壁景观相辅相成的是听所未听的雅丹地貌。这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奇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据说,是约十万年以来,以风、水为主要营力侵蚀沉积而引成的各种类似雕像。它们有的呈墙状、塔状、兵舰状,有的如埃及狮身人面,有的似仙女梳妆,有的赛蒙古包,有的像飞禽走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观赏之余,我抒意七律一首:“雅丹地貌壮恢宏,百态千姿栩栩生。孔雀昂冠欢注客,狮身人面笑相迎。
塔墙高耸巍然立,舰艇威雄破浪行。奇特景观游赏醉,传闻名赫鬼魔城”。的确,享有雅号“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群,是普及地学知识的天然课堂,是休闲娱乐、探险寻奇和旅游观光的难得圣地。
有一成语“聚沙成塔”之说,但谁也不信沙能聚塔,这仅是“集少成多”之意而也!可在敦煌古城往南,映入眼帘的便是峰峦起伏,山脊如刃,宛如一条金色巨龙的“积沙成山”。盛夏时节,人乘流沙,居高滑下,如鸣如雷,故得名“鸣沙山”。在太阳照射下,金光闪铄,既耀眼又夺目,由于山坡起伏凹凸明显,阳光下的山坡阴阳分明,相得益彰,煞是好看。一队队整齐的、由游人乘坐的“沙漠之舟”徜徉山谷间,使光秃秃的鸣沙山充满生机,让人目不暇接。
在鸣沙山群峰环抱的一片盆地中,有一泓犹如弯弯新月的碧水,名为月牙泉。任凭风吹雨打,漫天飞沙,几千年来日夜水流潺潺,泉不枯竭,沙不进泉,绵力古今,人见人赞。在荒凉的大沙漠中,有此靓景壮观,实在稀罕。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心驰神往。“广袤沙峰间,月牙奇罕泉。充盈不尽涌,澈碧映蓝天”。在众多赞美之词的启示下,我也不由得吟颂了这么几句。
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莫高窟坐西朝东,前临石泉河蜿蜓流淌,狭长小绿洲苍翠葱茏,装点着大沙漠中静谧的佛国仙境。
据介绍,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经历北凉至元朝十多个朝代,历时1600余年才逐步完善。莫高窟是以石窟建筑、壁画和彩塑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产。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最大一画为47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最大一塑高35米。所有石窟空间以彩塑为主,四壁和顶上以壁画为主。全部壁画彩塑除以佛教经典内容为主外,还有当时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情节,几乎包罗万象。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我们怀着敬仰虞诚的心情,除了观赏外景,则在导游安排下,只访谒了三个洞窟,时间所限,依依难舍而别,印象极深,心心念念。后即以词谱《虞美人》纪之:“莫高窟内飞天画,举世敦煌讶。丹青妙笔十朝牵,起始前秦延续越千年。生灵画塑斑斓彩,人见人青睐。世遗文化旷奇诗,万象包罗栩栩共生辉”。
敦煌还有榆林窟、白马塔、阳关、河仓城、西千佛洞、汉长城等享誉盛名的胜景古迹,无不在中华民族漫漫历史长河中映射出熠熠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