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559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杂谈:“受辱胯下”永远是韩信的“污点”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24日   作者:刘立江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出身贫寒,经历曲折,终有成就。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有汉初三杰之美誉。关于韩信的故事很多,如韩信点兵,萧和月下追韩信等故事家喻户晓。历史名人往往是人们追捧、模仿、学习、参考的对像,韩信也不例外。但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有些人拿韩信“受辱胯下”的典故,作为教导人们忍屈求全,图谋再起的典范。我认为,其实这是一种以污水为甘露的错误及不应提倡的主张,当成一种美德来颂扬是极不可取的。

“受辱胯下”是对人格的严重污辱,接受这种污辱,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是韩信当时谋求活下来的无奈。当一个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对于他来讲尊严如同粪土,丟一次面子不如吃一顿饱饭。假如他当时不曾饥寒交迫,假如他知道以后能混出一点模样,绝不会“受辱胯下”。他选择的是生存,而不是屈辱。韩信有失人格的事不止这一点,当未婚妻被带走成为祭品,他选择了沉默。当更强大的权力者出现,他选择了屈从,自己为自己套上牵狗的锁链。“受辱胯下”是他一生的最大污点,绝对不是什么高尚的情操或闪光点,永远不值得学习提倡,它给丧失人格、国格、招降纳叛的人找借口。

“受辱胯下”与忍辱负重、志存高远有本质的不同,把它等同或关联起来,是对高尚情操的亵渎。韩信当时是一市井游民,既没有什么重负,更没有远大的目标,只是维持活着,明日如何尚且不知,何谈伟大报复,“受辱胯下”是苟且偷生行为。忍辱负重、志存高远等是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态,为追求美好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忍耐行为,前提条件是人格不能受到极度的污辱。否则,一个正常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才是高尚的选择。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广为流传,说明人们敬仰那种舍生取义的壮举,鄙视那种苟且偷生的行为。

只是因为韩信以后成功了,有人反过来与当初受辱做联系,认为是受辱促成了韩信的成功,是值得的,受污辱不反抗是应提倡的。这是严重的误导,对人类良知的扭曲。这种受辱与投降有何异?只是程度不同。如果投降是为了以后成就更大的理想报复,那人的气节,民族的气节将是何物?方志敏、赵一曼、江姐、刘胡兰、谭嗣同等人宁死不屈的节操是不是需要探讨?如果中国人以钻裤裆为榜样,那士可杀不可辱、坚持真理、勇于担当又在何处立足呢?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这种精神,何以立足于世界名族之林?

受辱胯下与他日后飞黄腾达没有必然联系。当时韩信是反抗、是妥协、是圆滑化解由他做人原则、能力及环境决定的,往严重上说是决定当时生与死的因素,而不是决定今后成与败的因素。虽然只有活着才能有事干,但构不成该问题的关节点。以后能成事,他自己也不能预料,完全是偶然,受辱事件未对他形成激励作用。后来韩信未报屠夫污辱之仇,而是委以官职,是韩信的胸怀使然,也是他善于用人的高明之处。

受辱胯下影响韩信形象,但并不否定他的超凡能力和伟大作为。污点就是污点,没必要漂白,将污点漂白也是对先人的不敬。社会上有一种很怪的现象,对伟人或名人的评价采取走极端的态度,说坏就否定的一无是处,说好就全盘肯定,选择性失明,对其存在的缺点或犯过的错误,寻找各种理由漂白。这种现象貌似主持正义,实际是对伟人或名人的变相否定。因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就会有缺点,人无完人,只是伟人所做的事外溢效果呈万倍或亿倍于普通民众。一人成名万骨枯,他们的成就是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建立起来的,岂有不犯错误的道理,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有些人用成就和功劳掩盖错误或失误,更甚者硬生生地逆向证明,把黑说成白,把绿说成红,使一些人在事实面前迷茫,甚至对历史产生了严重的曲解。

目前在网上这种病态还很严重,弥漫着令人恶心的历史虚无主义瘴气,这些人不是受国内外敌对势力收买,就是别有用心或是为了钱财,反正没安好心。

0
  • 上一篇:咏同里组诗
  • 下一篇:诗三首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