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平天凤今年96岁,家母翁雪珍94岁,加起来正好190岁。两老除听力有所下降外,身背硬朗,生活自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安享晚年,5月3日,我们子女送他们入住新开张的瑞虹养老护理院。该护理院各项设施先进到位,且有专业护工日夜照护,让我们当子女的很放心。
平时,经常有朋友向我讨教父母的健康养生之道,但两老总说没有。父亲还风趣地说:"大概是碰巧吧。"但我作为子女中的老三和长子,还是能从父母亲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悟出下面一些门道来。
一是父母亲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乡邻疾苦。父亲是位中医师,特别是外科医术远近闻名。从我记事起就晓得经常有本镇及外地的病人到家中来问问病况 (俗称"识识看")。父亲不论是在吃饭或做其它什么事,都马上停下来热情服务,态度之诚恳,语言之温和,诊疗之到位,且从不收取仼何报酬。而母亲也常常在一旁做下手并好言安慰,使病人感动不已。因此,八坼镇上老老少少都尊敬的称父亲为"平医师"或"平先生",称母亲为"平师母"。
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他人,必将得到他人善意的敬重,引成良性循环,这对健康肯定有益。
二是热爱本职,兢兢业业。父亲担任八坼卫生院防保组长,长期在血防战线工作,经常下乡,要知道当时都是步行的啊。有时候甚至吃住在乡下,组织查、灭钉螺,粪检病情,就地组织治疗,为送走瘟神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吴江消灭血吸虫病三十周年纪念》一书中有他的事迹介绍。而母亲在缝纫社上班,每到年底前,天天要开夜工到深夜二、三点钟。我心疼妈妈,要她早点下班。母亲说:"大家都想在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我吃这碗饭就应该辛苦点呀。
"热爱本职工作,在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中获得成就感,对健康肯定有益。
三是父亲爱好古代文学和书法,楚辞汉赋诵得朗朗上口,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隶书)。现在我们姐妹兄弟四人家中的墙上,都有他留下的几幅"墨宝"。
爱好文学和书法,开阔开胸,陶冶情操,对健康肯定有益。
四是在逆境中自我排解,顽强生存。人的一生中总会遭到一些意外打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父亲无辜遭游街、批斗,母亲受到牵连也遭批斗。但他们坚信没做过仼何对不起良心的事,总有还清白的一天,坚强的挺了过来。父亲当时对我说过:“现在八坼镇上遭批斗有几十人哪,又不是我一个。至多吃点苦,总会过去的”。有一段时间,父亲被关押了三个多月。他就把关押他的屋子取名"独居室",从各类医学书刊上找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了三大本《验方集锦》。好在当时看管他的人天良未泯,对父亲的看管睁一眼闭一眼。(当时家中的医学书刊都是14岁的我象地下党交通员那样放在送饭的竹篮底下偷偷送进去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逆境中看到光明,咬咬牙挺过来,这对健康肯定有益。
五是热爱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父母亲退休后,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能够正确对待,从不人云亦云。这方面我特别佩服母亲,她见到别人在议论时,总会劝大家要相信党和政府,不信谣,不传谣。我想我平时经常看书读报,也算受过较好教育,但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她的看法竞然和我差不多,且她说出的话要比我的文字表达更直白、自然,有说服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胸中充满正能量,这对健康肯定有益。
在这篇文章行将结束时,我也不想再说祝父母健康长寿之类的话,因为他们已经健康长寿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佛家也有"生命在呼吸间"之说。毕竟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人了,我们当子女的除了一如继往地多去看望他们外,思想上也要随时作好准备。我只是希望父母亲能在瑞虹养老护理院继续开心地过好每一天,让生命象洪昭光教授在健康讲座中引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两句诗那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