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正在练太极拳,突然下雨,几个跳交谊舞的人和我们在一起躲雨,勾起了练拳朋友对交谊舞的兴趣。从那时起,我们几个人在练拳之余,又学起了交谊舞。对于交谊舞来说,我并不陌生,有一串长长的回忆。
一、儿时的舞场记忆
那是1965年,刚十一岁的我和一群男孩子们一起,草草完成那点父母从来不检查督促的作业,就跑出玩耍。掴三角、藏猫猫,有时还干一些淘气的事,最“高雅"的课余活动就是围在李大爷或山哥身边听“聊斋”。
有一天,比我大两岁的黑子跟我说:“一部里面有跳舞的,一男一女搂在一块,灯亮的时候跳舞,灯黑的时候就搂在一起亲嘴”。十一岁的孩子也不懂男女之事,跟着他和三四个男孩子跑到一部看热闹。
一部就是林西矿第一俱乐部的简称,坐落在唐山市林西南工房的北面。第二俱乐部坐落在林西矿医院与二工房之间,简称为二部。一部门口朝西,进门院子中间种的是架起来的藤萝植物,记得好像有何首乌之类,两侧有小柏树和绿化带。有个小礼堂和一个露天广场。俱乐部是日本占领时期建设南工房(原称小工房)之后,给工人们建的文化活动场所。当年工人们为了维护个人利益,组建了一些同乡会,诸如山东同乡会,大名同乡会等,他们曾利用这些地方唱戏或习武。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共产党地下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革命先贤到此活动过。解放后,矿上经常在这里开大会或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是林西一带除了“局子头”之外比较热闹的地方。“局子头"就是开滦林西矿南门外的小广场,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唱皮影戏的、拉洋片的、要猴的、卖小吃的等聚集在这里,工人发工资的那几天更热闹一些。中横街虽然有国光戏院及说书馆等,但那只是少数人光顾的地方。
1964年之后,国家走出三年困境,经济状况快速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开始活跃了起来,沉寂多年的一部开始人群增多,歌声乐曲不时地传了出来。
时逢夏日,一部里人很多。小广场围着许多人,舞池中有几对男女正在跳舞。我们几个小孩子听不懂什么乐曲,更不懂跳的什么舞,看了两眼没兴趣,张罗着走。走了没多远,黑子开始冒坏水。他说:“我们拿石头砸他们,给他们捣乱,他们都是大流氓”。我们几个男孩子,捡起几块石头就扔了进去,听到有人发出喊叫声,我们撒腿就往家跑。后来俱乐部强化了管理,究竟怎么管的不得而知,反正不敢去了。
那时候父母们都在三四十岁,对待交谊舞是欣赏还是鄙视,我们无法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但听到比较多的是负面评价。那时候俗称交际舞,不知道什么时候改称交谊舞。“交际”在当时是比较负面的词汇,比如说某女是“交际花”,就是说这个女人和一些男人关系比较复杂。经常听大人们议论,谁跟谁因为跳舞闹离婚了,谁跟谁跳到一起了等等。我们有个邻居大姐,是在舞场搞的对象。男的是1959年开滦机厂从农村招工进来的,住在鸡冠山宿舍,中等身材,皮肤白晰,说话温文尔雅。在舞场上二人相识,进入热恋和结婚,生活过得很甜美。前年我从苏州回唐山家里时,在路上见到了老两口。男的得过中风,行动不便,妻子搀扶着正遛弯。想当年,不知他们遭受了多少非议和白眼。还有一位邻居大姐刚参加工作,人长的漂亮又有文化,舞场上自然是明星般人物。参加舞会回家后,她的爸妈大发雷霆,不让女儿再进舞场。她爸妈是从农村进城的,封建传统观念非常浓重,对这种从西方引入的生活方式是排斥的,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民俗,即使到了城镇,当了工人阶级旧习依然难改。
一部的舞会是比较热闹的,因为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场所。1965年时,国民经济恢复的速度惊人,人们的物质供应极大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自然而然增强。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精神文化生活的范围、质量、档次十分低级,但它开启精神文化世界的一片天窗。一部的舞会可能只开办了一两年,1966年“四清”运动开始,这些“封、资、修”的东西都被取缔了,取而代之的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林西还有一个比较高档跳舞的地方,就是“洋客厅”。日本占领时期,为了给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和外国人安排好居住,在凉山一带建了一批别墅群,都是一幢幢独立的二层小楼,红砖红瓦,院内有花园,绿树成荫,供水供暖自成系统,称为员司房。在员司房的东面,建了一批生活娱乐的配套设施,有高尔夫球场、滑冰场、游泳池、网球场和宴客厅等。宴客厅被当地人称为“洋客厅”。宴客厅为一座三层独立楼房,里面设有客房、餐厅、会客厅、台球室、钢琴室和舞厅,装修豪华,配有专门服务人员,播放音乐是从国外进口的圆盘留声机,可以放映小片电影。活动渴了可去酒厅自由选择各种饮料或酒,饿了可以到餐厅,中西餐任意选择吃的,累了可去豪华休息间休息。这些场所,专供高级和中高级职员享用,等级森严,其他人不得随意入内。
“洋客厅”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进入唐山的一个前哨站,但工人阶级是与其无缘的。解放后改为开滦林西矿招待所,里面的设施都保留了下来。在社会比较开放的那段时间,这里的舞会也曾举办过。父亲是矿上干部,有开会、聚餐等机会进入“洋客厅”,回家的时候听他聊过里面的设施是多么的豪华,其豪华程度与现在的饭店、舞厅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则是另一番想象。
二,初触交谊舞的温度
那是1973年,还在部队农场当兵。部队每个营为一片,分别驻扎于广袤的沿海滩涂,与社会几乎脱节。部队的文化生活简单枯燥,每月一场露天电影,节日的时候,各班各排自排节目进行汇报演出。枯燥的不仅仅是文化生活,在基层连队很少见得到异性。倘若有女性从前面走过,不管指挥员下达什么命令,士兵的目光总会投到那个方向。
师部或者团部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因为有女兵和家属。我们团部还住着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某民族歌舞团的演职人员,因为与某个政治事件有牵连,被送到我们军部队进行反省和教育。这些演职人员全是少数民族,其中有许多是著名的艺术家和编创人员。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对严厉的时期,中央对少数民的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
这些人员在部队实行军事化管理,由部队派出班长和连长组织日常训练。我们班长被临时抽调的那里当班长,专管女生班的训练。每天晚上他回到宿舍,讲一些他听到和见到的事情,引诱的大家让他讲了一遍又一遍。有一天,我们几个战友去营房看望班长,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去看这些少数民族女性。
那天是星期六,下午他们没事就在会议室里搞联欢会,我们几个挤进去看热闹。这些人果然才艺出众,吹拉弹唱歌舞样样精通。联欢会临近结束时,他们跳起了交谊舞。男女搭伴,翩翩起舞,用乐器伴奏,乐曲是我们从没有听到过的,只是感觉很好听,我们一起来的几个战友看的目瞪口呆。我虽然来自于城市,只是1965年时看过一次交谊舞,那时候年龄小也没用正眼看,对交谊舞这种东西非常陌生,更不用说那些来自于农村的战友们了。这时我才认真看了一下,原来交谊舞是这么跳,有三步舞,还有四步舞,男女握手揽背在一起竟不害羞,而且这么潇洒风度。1973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时期,像交谊舞这类运动被列入封资修范围,社会上是禁止的,只有在少数民族中才允许。
我们班长是江苏省灌云县人,身材很好。有个女学员邀请班长和她跳舞,开始班长不好意思,又怕驳了人家美意,还是站起来和她搭了舞伴。两人跳了没有几步,班长险些摔倒,红着脸退了下来。晚上回到宿舍,我们几个战友问班长有什么感觉?班长自豪地说:“你说人家的那个手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那柔软劲就别提了,身上还有一股香味"。羡慕班长艳遇的人肯定有,大家哈哈大笑一阵,有个战友调皮的说,今天班长晚上又要做花梦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真的有了一个梦想,梦想与一个漂亮的姑娘握手揽背,翩翩起舞。不久,真有了一次机会,唐山第十中学的学生到部队接受军训和劳动。
在一起劳动的一个女学生听说我是唐山市人,就主动和我搭讪。我不怎地,她一靠近我,吓得我心里发慌,就躲着她。我俩是同龄人,我初中没毕业当了兵,她正读高中。那时候军人的地位很高,许多学生都喜欢有一位军人朋友书信往来。我明白她的想法,但就是在女性面前特别羞涩。上学的时候男女同学是不讲话的,书桌中间也划了一条分界线。那女学生见我不理她,就另寻朋友了。以后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好笑,自己是不是那个喜欢画龙的叶公!
1979年底,我已复员到地方参加了工作,春节期间正在上级机关接受培训,参加了他们的春节聚餐。聚餐非常简单,大家凑了100多元的饭票,让食堂准备了一些菜,借了几个盘子把菜端了过来。大家凑钱买了两瓶白酒,用水壶从小卖部买来两大壶啤酒。餐桌餐椅全是会议室的东西。那个月我得了奖励,就花了三块五毛钱买了一瓶樱桃白兰地酒奉献给大家。这种酒有点淡淡的绿色,闻起来十分清香,有些粘稠。
那时候社会有些开放了,人们的言谈也不再那么小心谨慎。聚餐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气氛特别热烈,谈论的话题特别广泛。挨着我坐的是秦副主任,不知他从哪弄来了一套莎士比亚全集,跟大家侃侃而谈。那套书我也翻了几页,感觉没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司汤达的《红与黑》等好看,更比不上我国的四大名著,那时我正看《儒林外史》。
我的左侧是机关事务员杨大姐,她是新加坡归侨,大学毕业后在新闻广播系统当播音员,文革开始后,因为家庭背景被调离了原单位。她对我非常关照,曾几次悄悄地给我稿纸和圆珠笔。聚餐开始时我给她倒了一些樱桃白兰地酒,喝了以后她说好喝,我就又给她倒了一些。二两多酒下肚,她白皙的脸庞泛起了红晕,本来很好看的脸蛋更加漂亮了。不一会儿,她说头晕,就坐到了靠墙的长条椅子上。
大家吃完饭,杨大姐突然发声,建议大家跳交谊舞,那时领导们的思想有些开放了,同意了杨大姐的建议。大家把会议桌搬到一旁,腾出场地。杨大姐搬来电唱机,拿来一摞唱片。唱片即黑又亮,有一圈圈密密的条纹,唱片里圈印着英文,她挑出一张放到了机器上,又小心亦亦地把带有唱针的唱头放在唱片上。唱片徐徐转起来,美妙的音乐飘逸出来。我也听不出来什么节奏,只感觉是文革中被批判的小资情调。
同事中男多女少,杨大姐忙着陪这人跳陪那人跳,累的满头大汗,仍乐此不疲。我坐在一旁看热闹,杨大姐过来邀我和她跳舞。我连说不会,她拉我站起来,先是握往我的左手,又把我的右手放到她的后背,她的左手搭在我的肩上,我顿时感觉怎么这么不自在。她说:“你听着节奏,嘣嚓嚓是三步舞,你按着我说的迈步”。踉踉跄跄的走了几步,差点倒在人家怀里。杨大姐三十几岁,微胖的身材,白晰的皮肤。我也喝了些酒,没有闻到她的酒味。那天会议的温度挺高,感觉从杨大姐身上又幅射出一股热气,那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女人,身上和额头流出了汗水。
三,涌动的舞潮
上世纪80年代初街头午突然风靡起来,但不是因为舞厅开放,而是源于录放机的普及,有了录放机,自然就有了歌曲和音乐。一些男青年手提录放机,边走边大声播放着港台歌曲,成为当时一道扎眼的风景线。到了晚上,一群青年男女找到一块场地,也不讲究什么舞姿,嘣嚓嘣嚓地跳了起来。蛤蟆镜、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花格子衬衫、大喇叭裤是当时典型的小混混形象。流行音乐更是颠覆了一些人的世界观,港台明星充斥了非官方媒体空间。邓丽君、罗文、许冠杰、谭咏麟、陈百强、张帝、梅艳芳、林子祥、汪明荃、徐小凤、叶丽仪等人的歌曲将国内歌手压制的喘不过气来。我不擅音乐,但还是有两位港台歌手震撼了我。一是邓丽君,歌声非常的甜美,歌词非常的诱人。另一位是张帝,他用唱歌的方法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听惯了口号型,直白型,歌颂型歌曲的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歌唱艺术可以这样表现,尽管以前也是这样,但与人们久违了。
从那个时代开始,服装的式样越来越丰富。夹克衫,西装,运动服是主流服装。牛仔裤,文化衫,休闲装,健美裤,直筒裤,老板裤,萝卜裤,夹克衫,蝙蝠衫,皮大衣。晚礼服,喇叭裙,一步裙,A字裙甚至超短裙,迷你裙等也纷至沓来,花样百出,彻底扭转了蓝蚂蚁,绿蚂蚁等单调服装色彩。健美裤一度泛滥于全国各个层面的女性身上,是唤醒的中国女性审美和独立意识的一个标志性服饰,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它的开创启迪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仅就街头舞和流行港台音乐来讲,上了点年纪的人是反感的,但又阻止不了。一方面源于社会的开放,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饥渴,受了十余年的压抑之后,突然得到了缓解和释放。尤其是年轻人,好动、猎奇是他们的天性,面对突然降临的“精神食粮”,有些饥不择食了,将西方社会一些负面的东西全盘接纳,淋漓致尽地发挥,确实对污染社会环境风气败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糟蹋了一大批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不知道如何,但在唐山地区十分突出,大地震成为孤儿或残缺家庭的孩子们更为活跃,在1983年被严打的人员中,这种情况十分明显。
街头舞蹈广泛流行,录音机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因为舞蹈与音乐是共生的。人们刚刚见到的录放机清一色是日本货,有索尼、松下、夏普等。分为单卡、双卡、单放、录放一体、台式、手提式等。那时候录放机是比较奢侈的家用电器,价格从10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工薪阶层的收入只有几十元。人们普遍比较青睐双卡的,因为可以买空白录音带进行复制。录音带分为原装,复制带和空白带。原装带音质较好,但价格贵些。复制带音质明显降低,包装比较粗糙。后来国产录放机开始上市,价格略便宜一些,但品质明显差很多。有一段时间燕舞录放机的广告做得非常猛烈,但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后来被人们送绰号“厌恶”。
社会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难以关闭了。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对人们冲击最大的就是思想观念。“实践检验真理”这把尺子的运用,为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泥沙俱进,良莠齐奔,令许多人兴奋,冲动,迷茫,愤懑。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步理性下来,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社会现象。
本人很少进舞场,但对舞场的变迁还记忆很深。最早是饭店和卡拉OK舞厅的兴起,随后出现了许多专业舞厅。开滦机电厂俱乐部,开滦林西矿文化楼,开滦发电厂俱乐部,东矿区俱乐部等都开设了舞场。由开始免费逐步改为收费。交谊舞也成了社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社会或企业活动中普遍增加了交谊舞这一项。我所在的企业当开完职代会、团代会等会议之后,一般都安排跳舞的时间。那时候经常收到友邻单位送来的舞会门票,一般都是那些单位在举办大型会议或重要活动之后给舞迷们的优待。去北戴河疗养,每隔一天也安排一场舞会。由于普通大众加入到舞迷队伍,一些街头舞场自发地活跃起来,满足了那些不想花钱还想跳舞的舞迷们的要求。有时晚上下班回来,沿途能听到多处响起的舞曲声。林西花园广场,南工房居委会小广场,机场七九楼等多处空旷地带成了免费舞场,吸引了众多爱好者。
交谊舞应该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产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交流,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但它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在中国当时社会环境下,既要突破传统的封建观念,又要受制家庭关系,毕竟跳舞时的舞伴大部分是非夫妻。不可否认,在开放之初造成家庭矛盾甚至离婚的,相当大的比例与交谊舞有关。80年代在我熟知的几份离婚案中,占有约一半的比例。
有一个曾经小学同年级的男同学,人长得高大俊俏,初中就早恋。唐山大地震时受伤严重,转院到异地治疗。回到唐山很长时间不能上班,未婚妻不顾家庭的干扰阻止,执意照顾她。1981年结婚,生有一个女儿,生活过的还比较幸福。后来这个男同学迷上了交谊舞,与一舞伴日久生情,竟与妻子离婚,另寻新欢。男同学的父母非常注重情义,至今仍与男同学的第一任妻子往来,不让后任妻子进家门一步。
还有一位姓庞的男士与一位姓乔的女士长期为舞伴,后来二人由舞厅走进密室,从舞池爬到床上,妻子知道后打得不可开交。庞男士干脆提出离婚,乔女士也被丈夫踢出了家门。庞男士的妻子思前想后,担心今后的日子不好过,执意不肯离婚。庞男士果断裸身出门,与乔女士结为夫妻。二人频频手牵手进出舞场,似乎风光无限,其背后的酸楚只有他们二人自己知道。一是双方的子女都不与他们往来,限于政策,又不能生育。虽然生活中有舞,但毕竟代替不了生活的全部。二是风流夫妻双方彼此猜忌很深,很难做到虚怀若谷,大度海量。
初中女同学李某,丈夫婚后对她还算可以,但爱喝酒,而且常常酒后虐待她。她在舞场结识了一位男友,坠入感情深渊,觉得比她丈夫强,遂离婚再嫁。几年后她见到我说,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跟原配离婚,跟原配生气打架死去活来,最终还都能为这个家不生二心。后组合的家庭只要遇到事情,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尤其是对待双方的孩子,总不如亲生的那么放得开,现在我真后悔死了,又无法挽回。她与第二任丈夫又离婚多年,盼望前夫回心转意与她复婚。但前夫坚决拒绝:“让别人骑烂的破车子,还想送回来,妄想",现在李女士仍孑然一身,不愿提及婚事。
交谊舞给人们提供了相互接触的机会,也使个别人终于实现了梦想。有一个姓王地方干部花花心特别强。但囿于工作限制一直没能得逞,舞场的开放终于给了他机会。他天天出入于舞厅,经常带一些女人鬼混,开始偷偷摸摸,后来干脆明目张胆,妻子没有经济收入,只得忍气吞声。
交谊舞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所了解的不过冰山一角。其实参加这些活动中的人们,绝大多数是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出现情况的毕竟是极少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活动范围的拓宽,眼界的开阔,文化素养的提高,交谊舞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中一项十分普及的精神文化活动,理性程度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状况已大相径庭了。
四、舞场盛行的思索
1989年至1994年在企业机关工作,参加各项活动比较多,跟着学了一段时间交谊舞,多了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由于身材属于矮小型,跳舞缺少优美感,学了三步四步以后就没再学别的舞,觉得马马虎虎凑合一下,参加活动不冷场就行了。1994年以后,因为工作变化基本与交谊舞绝缘了。
那个时期,正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的阶段,人们思想活跃,文化活动空前繁荣,交谊舞成了人们文化活动及社会交往了一种常见方式,无论是单位组织活动或是出去参观学习。虽然都是同样跳舞,从目的性和作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单位组织的舞会,一般以交流感情活跃气氛为主。而社会上的交谊舞是一种比较纯正的社会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精神愉悦和肢体运动的需求,个别参加活动人目的是什么则另当别论了。当时还流行一种表演类的交谊舞,华尔兹、布鲁斯等以其飘逸的旋律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了无数爱好者。拉丁舞系列的伦巴、桑巴、恰恰恰、斗牛舞、爵士舞等以其鲜明的节奏感让人们大开眼界。当时在我们那个地方还有一拨另类,专门跳探戈舞。参加的人要求非常严格,男的要身高一米七五至一米八,身体要挺拔。女的要一米六至一米七,身材要窈窕。他们在广场的一侧跳起具有欧洲贵族气质的舞蹈,确实是一道很靓丽的风景线,但很多人只能望而却步,一旁观看。
80年代初街头舞开始出现,一群青年男女,穿着格衬衫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手提录放机,找个宽敞的地方就蹦跶起来,音乐是从西方或香港传过来的爵士乐。90年代街头舞有了很大变化,舞种、形态及音乐更加丰富多彩,表演者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曾经流行过的蹦迪、摇摆舞、骑马舞等算不算街舞,不知专家们什么观点,但我把它统归街舞一类。
近十年来,广场舞完全取代了交谊舞的热络势头,漫步在各个大小广场,公园等宽阔地带,一群大妈们翩翩起舞,乐曲悠扬,而且见缝插针。广场舞大众化的时间并不长,但它以高普及率迅速风靡全国,虽然因其扰民而引起争议,依然阻挡不住迅速扩张的趋势。我没研究过舞蹈,不知道广场舞应归类于哪一类舞蹈。但凭直观感觉,它既有风靡于八九十年代的街舞那种个性张扬节奏明快的特征,又有拉丁舞那种形体摇摆美轮美奂的风格,既有民族舞那种风情万种如云似水的委婉,还有双人交谊舞那种紧密配合相互烘托的默契。广场舞可能只有中国特有,可以充分看到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中西融合,包容自信的民族精神。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编创人员,就连老艺术家们也纷纷融入其中,在广场舞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任何一种文化活动的兴起,都有它的主客观原因。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舞蹈逐步成为社会娱乐和交往中一项高雅的文体活动,人们在工作之余或晚饭后,不约而同的聚集到广场,随着音乐旋律翩翩起舞,交流感情、活泼身心、消除疲劳、消减烦忧,从而达到焕发精神,陶冶情操,健美体魄,身心得到轻松与快乐的目的。广场舞简单易学,对场地的要求可因地制宜,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是广场舞不断兴起的原因所在。
根据个人观察,广场舞应该源于交谊舞,根植于街头舞。
为什么说源于交谊舞呢?首先从参与者来看,绝大多数是40岁以上的女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女性从以前繁琐的家务事务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参与文化精神生活。同时,女性的思想解放,寻求与男性平等甚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生活成了许多女性的追求,能跳一跳交谊舞是非常流行且倍受崇尚的选择。其次,交谊舞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有合适的舞伴,但现实中合适的舞伴很难寻找,因为跳舞的女性数量远远大于男性。男性的生活习惯与女性有很大的不同,男性家庭经济压力大,工作劳累,闲暇时间少。即使退休了,相当一部分选择打工挣钱继续为家庭效力,或选择钓鱼,摄影,旅游等其他活动形式。还有的喝酒,打牌等等,占有了许多男性。在舞场女多男少严重不成比例。其次,有些女性还要考虑到丈夫的心理感受,并不是每个男人都那么思想开放。而广场舞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既可以独舞,也可以搭伴舞。既使需要舞伴,同性也可以搭当,跳出来的优美感丝毫不差于男女搭配。所以,舞场上经常看到大量的同性舞伴,舞友为主,舞伴为辅。而交谊舞场上则不同,无论是学舞还是跳舞,必须有舞伴。和男性渴望与长的漂亮舞姿又好的美女共舞一曲一样,长的潇洒倜傥,步伐娴熟的男性也是女性的白马王子,都盼望与其共舞一曲,抒发一下舞韵情怀。女性们这一目的无法达到,只得另辟蹊径了。所以说,广场舞是在交谊舞中衍生出来的舞种。
为什么说广场舞是根植街舞而来的呢?街舞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从西方传入的舞种。早期比较流行迪士高,节奏突出,难度不高。九十年代开始流行锁舞,震撼舞,霹雳舞等。锁舞依赖快速、明显的手臂及手部运动,搭配比较放松的臀部和腿部,运动又大又夸张,极具韵律感。震感舞又叫机械舞,最初的基本形式是借由肌肉迅速地收缩与放松的技巧,使舞者的身体产生震动的感觉。霹雳舞是一种以个人风格为主的技巧性街舞舞种。嘻哈舞舞姿自由灵动,张扬青春个性,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本世纪曾流行以《江南style》和《gentleman》为代表的骑马舞,应属嘻哈或摇摆舞之类,从美学的角度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价值,但它却风靡了全世界。不仅鸟叔挣了大笔的银子,就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接见了他,说明这种大众化的舞蹈很有市场。
街舞大都以单人动作为主,与广场舞相同。街舞动作源于生活,抽象于物理运动、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等人类直观的运动形态。广场舞也源于生活,取材于各类舞蹈及其他运动形态,且不断推陈出新。街舞与广场舞运动主体的鲜明个性,动作形态设计原素取材的广泛性,参与者的大众化等是二者许多共通的地方。不同的是街头舞的主体是年轻人,而广场舞的主体则是以中老年为主的全体人。也可说,广场舞是原创于中国的街舞。
再说说交谊舞。这几年虽然广场舞风光无限,但交谊舞仍以它特有的魅力活跃在社会活动中。和我们当年学舞能够晃悠起来就行不同,在舞美上有了更新的发展。舞步的走法从过去随意性发展为套路,使众人能够共舞一曲而动作协调。融入拉丁舞的元素,把双人舞的欢快、协调、美感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水兵舞(吉特巴)看起来更有一种幽默诙谐的味道,节奏强烈、情绪兴奋,舞步节奏强弱相间,风格独特,深受众多舞者的喜爱。
交谊舞以前被称为交际舞,是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交际的一种载体,既可以广场大众化,还可以舞厅、密室小范围化,其消遣、互动、暧昧等有与其他舞种不能替代的功能和特点。同时,正是这些功能和特点,引发了法律、习俗、观念、家庭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这一问题被许多人锁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笼子,很少有人公开讨论,但它毕竟是一个无法迴避的现实问题。
首先,交谊舞是男女搭伴,毕竟不是专职演员,舞伴中夫妻的很少,这就带来了观念的问题,尤其中国传统观念至今仍影响着一些人。目前,这一观念随着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的现实已经非常淡化了,排斥现象只在极少数人中,但偶尔也见到踪影。去年夏季,练太极拳的几个拳友想学交谊舞,我就当起了他们的业余辅导员。学了几天以后有两个拳友不学了,原来是他的老婆不同意。有一次见到他老婆聊起此事,他老婆说:“一男一女搂搂抱抱像什么样子!女人的某些部位是随便一个男人就可以碰的吗?他要是去跳广场舞我大力支持,跳交谊舞坚决反对”。我一听很无语,心里思忖,她是不是想多了。
其次,交谊舞舞友中出现了一些异性交往过密的问题,有人把问题的原因怪罚于交谊舞,实际是对交谊舞负能量作用的过度放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交谊舞刚盛行的时候,由此引起的婚变比较多,那是因为人们接触的机会少。而现在则不同,人们交流接触的机会非常之广泛,舞场作为人们接触的功能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有个朋友反对自己老婆和别人跳舞,自己也坚决不跳。他说两个人手拉手时间长了以后会有感情的。听后心里真有些诧异,是不是他想歪了。
个人觉得,交谊舞就是一种很正常的人类文化活动,怎么去理解它完全是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哪面想必然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正如一首古诗:“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一天某男士到我们跳舞的地方开玩笑,说XX就爱找漂亮的女人跳舞,活了六十多年,除了摸过老婆的手外,只摸过锄把子,現在可有机会了,要好好补一补。大家听后感觉有点淫秽的味道,哈哈一笑了之。他说的可能代表一些人的真实想法,但有这种想法也并非什么邪恶之念。无论是某男爱找美女,或某女爱找帅哥,无论从心理需求或是舞美追求或是搭伴顺手都是无可指责的。女人爱美不是错,人们追求喜欢美色也不是错,谁都愿意手持鲜花而不是茅草。只要这种追求不突破底线,不造成负面影响,人人心里都怀着一颗爱美的心,或是追求被别人喜欢的感觉,于人于已于社会又有什么不好呢?美不仅仅是自己欣赏,更是为了让别人欣赏。否则,美女帅哥们藏在家里,孤芳自赏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