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过云楼艺术馆举办明式黄花梨家具特展之机,再次参观艺术馆。一进馆,迎面便是一尊顾麟士先生的半身铜像,一派名士风度。是他,妙于书画,精于鉴赏,富于收藏,让过云楼赢得“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
穿过门厅,来到碑帖室,便让人浸润于翰墨飘香的氛围中。橱窗、桌上陈列众多石刻文字的拓印本,这些古代书法留下的墨迹珍品,显得肃穆风雅。
众所周知,过云楼建于苏州,缘何艺术馆建在吴江?参观了“顾氏家族史馆”,这个疑虑便顿然消释了。这个顾氏为江南显赫望族,耳熟能详的有明代宰相顾鼎臣,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而早在南朝时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乃是吴江人,著有旷世巨作《玉篇》,被冠于“楷书之王”,吴江三里桥建有“顾公庙”纪念他,因而在吴江建过云楼艺术馆也在情理之中了。在这个家族史馆里,感受最深的要数顾氏家族的家国情怀,中国知识分子的坚韧气节。顾公雄捐赠宋元明清书画308件,成为上海博物馆“半壁江山”;捐赠苏州博物馆的有顾公硕的124珍稀文物,顾笃琨的《七君子图》等2件国家一级文物;顾笃璜将藏书善本古籍541种3707册捐赠给南京图书馆。由此联想到,“过云楼藏书”曾以2.16亿元回归江苏,入藏南图,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可见顾氏藏书的地位有多高!正是他们一片丹心,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文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书画展出是该馆的主题,常年轮流展出历代书画家的艺术作品。记得原先的《百年祥辉》《江南盛迹》展览,曾展出吴昌硕丶冯桂芬、刘海粟等作品,如今布展一新,已被《馆藏古代书画迎新展》所取代。那里展出了中堂轴、行楷条幅、立轴,以及以“山水情怀,草木本心”为主题的清代册页精品。我不懂书法,听介绍说,展出作品的书法家有“三多”,即状元多,名家多,乡贤多。的确,人才荟萃的吴江,不乏书画好手,张栋9幅山水画,诸如《浮岚暖翠》《水上花乱》,颇具文徵明的画风。吴以栋的花鸟长卷,显示其早年深厚的绘画功力。我在这里,体味到古典书画的韵味,享受到艺术美。
在艺术馆里,还设有昆曲馆。上次参观时,就欣赏到“百戏之祖”昆曲,那唱词典雅、声腔滑润、行腔优美、歌舞和谐,让人身临其境,如痴如醉。走出展室,便是一个苏州园林式的庭园一一小怡园,池沼映假山,游鱼戏浮萍,池畔五块太湖石,乃仿苏州怡园五岳山而立,创设归隐大自然的景色。坡仙琴馆亦仿怡园的同名建筑,人在藕香榭里听琴,琴音贴水飘来,似仙乐一般,正如榭联所书“平铺风簟寻琴谱,自有云山在笔锋”。这琴音,我在2003年11月1/4日在苏州天放楼听到过,市文联庆祝古琴列入世遗名录,举行“忆乡行”古琴独奏音乐会,演奏者抚琴弄弦,泠泠琴音清越澄澈,全场“一声不动物皆铮,四座无言星欲稀”。我想,昆曲、古琴两项均列入世遗名录,这里离不开顾氏家族的努力,是精于音律的顾阿瑛,促成了昆山腔;是顾笃璜为举办首届昆剧艺术节而变卖家产。是顾氏家族建起精致典雅的怡园,建起苏州第一个美术团体一一怡园画社,举办“今虞琴社”首次琴会。解放后,又将怡园捐赠给国家,这种精神何等高尚。
人曰:“世间无非过云楼,何事值得你犯愁”。过云楼艺术馆正是自觉地承继了过云楼文化的精髓,展示了昆曲、古琴、书画等高雅艺术,为中国民间艺术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参观过云楼,享受到阳春白雪之美,生成乐观之心,给人留下的印象决非过眼云烟,而是难忘的艺术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