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菊盛路709号的现代艺术馆内,有一座“瑜音阁”,我们就走近了王珮瑜的艺术清单中。眼前的这座戏楼始建于清朝,拥有300年历史,戏楼为全木质结构,雕梁画栋,有榫卯结构的藻井形成天然声场,目前是上海少有的投入运营使用的古戏楼。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老生,一座历史积淀的古戏楼。构成王珮瑜艺术清单的第一幕。
将一座建筑列入艺术清单,而又能在其中生活工作的,更是凤毛麟角。王珮瑜是幸运的,在现代机制的运营中,她将古老与现代融为一体。她带着大家参观瑜音阁,既像是导游讲解历史文物,也像是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居日常。
瑜音社的400套戏服都分别装在柜子里,王珮瑜一件一件展示自己的家当:“有男蟒、男靴、花靴子、官衣、开氅、素褶子、女披、袄、裙、裤,还有一些小道具什么的,应有尽有。”
“这些衣服是我从不同的地方收过来的,有些是从个人手里,有些是解散的剧团不用的,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做这个事情。”王珮瑜说。
现在的“瑜音阁”是一座小型的戏曲博物馆,记载和演绎着戏曲与历史以及现代的关联。来瑜音阁听戏的年轻人很多,小而美的建筑,慢下来的品味精致,可以拍照刷圈传播,都成为戏剧与现代对决的契机。在这里历史没有被束之高阁。瑜音阁成为魔都上海的新文化地标。也是王珮瑜修身、传艺的新场所。
《霸王别姬》让王珮瑜重新认识京剧。
在戏楼里唱戏、听戏,听的是那种绕梁的历史感。无论哪个年代,成就一名戏曲演员的路径都充满着艰辛,那种对身体与精神脱胎换骨的长期训练,给了戏曲演员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意志力。王珮瑜第一次看到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时,感到的是一种震撼!《霸王别姬》从一个历史故事到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再到中国电影青史留名的作品,其中悲壮与情义契合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霸王别姬》把学习戏曲的苦表达的淋漓尽致,看了这个电影,让王珮瑜认识了京剧这个行业。这个电影让王珮瑜知道了从一而终的含义。一个女人,一匹乌骓马都随霸王而殉情……这个戏也隐喻了一个京剧演员的一生,当你选择了唱京剧老生,就必须为它献身!必须要从一而终!
戏曲演员要练童子功,肯定少不了受皮肉之苦。比如下腰要憋气,扳脚要憋气,憋的脸上都出血点,毛细血管破裂了!那种刻骨铭心的训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王珮瑜和许许多多戏曲演员一样,战胜了这些身体上的痛苦,并将它升华成一种精气神。
看了张国荣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扮演的虞姬,王珮瑜会对张国荣产生一种敬畏之心,让她重新认识了京剧,这就是艺术产生的魅力。
京剧《搜孤救孤》成就了王珮瑜。
王珮瑜余派老生启蒙老师范石人先生给了王珮瑜两盒磁带,一盒是《四大须生》之一的余叔岩先生的唱片翻成的磁带,一盒是孟小冬1947年的《搜孤救孤》现场录音磁带。
《搜孤救孤》又名《八义图》,是京剧老生行当的传统戏。改编自中国古典戏曲《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郎中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血恨的故事。而人称“冬皇”的女老生孟小冬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这样的关联与传承给了王珮瑜学习的巨大动力和现实意义,尤其是老师那句:“从此你就是余派传人了”!更给了王珮瑜学习京剧老生的历史使命感。
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宿命,王珮瑜的艺术之路就因循这两盘磁带展开,在各种缘分与努力中,她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专业戏校里边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大家不约而同的一致称呼她为瑜老板。
而今的瑜老板在戏曲内外声名远扬,坐在历史悠久的“瑜音阁”中,让戏曲在现代的传播中“出圈破局”,成为新的潮流时尚。
最后为文章作诗一首:
国粹传承人
眉清目秀姑娘靓,
京剧髯须扮老生。
艺苑首创《瑜音阁》①,
承前启后担肩擎。
注①,王珮瑜创办的京剧演出场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