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当日,春风习习,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踏春赏景的好时光。相距五年之后,我背上背包,独游苏州上方山动物世界(景区),再去见一见在媒体中常见、现实中少见的真实动物。
上方山动物世界是苏州地区乃至苏南地区著名景区,依山傍水,植被茂盛,景色秀丽,政府投巨资规划建设,与苏州森林公园相连,形成了动植物物种连续观赏的长廊,对于许多生物来讲都是非常优良的栖息地。
行走于景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香气袭人,心怡神旷。在各个动物饲养区,可以看到自然界人类无法接触的虎狼豺豹等猛禽猛兽,可以看到美丽如画的孔雀、鹦鹉等“美男靓女”,可以看到久违的多品种猪羊兔鸡等传统家禽,还可以看到来自遥远地方的火烈鸟、袋鼠等。这次很幸运跟老虎近距离对视了一下,以前看老虎都是远距离观赏。今天它情绪很好,在虎舍里转来转去,紧贴玻璃,胆大的小孩隔着玻璃“摸”它,它却视之无物,毫无反应。在驼鸟区,高大的驼鸟把头伸在栏外,吃着人们给它的美食。散养区小山羊跟在我身后“咩咩”地叫着,可惜我没带食物,看着它失望的离我而去,心里觉得有些愧疚。想和会讲话的鹦鹉交流几句,但它没理睬我,可能它见过的人太多了,对我这个普普通通、毫无特色的人不感兴趣。一圈转下来,感想还是很多的。
我对所有动物都有感情,一直认为,动物是人类应该共生的朋友,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充满生机活力。假如地球上只剩下了人类,那将是最大的悲剧。哪怕是对人类有威胁,令人不悦的动物,在这个世界上也应有它存在的一席之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黑白电视刚刚进入家庭,《动物世界》是我最喜爱的节目之一,现已改名为《人与自然》,向广大观众敞开了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猎豹那矫健优美如闪电的奔跑、蜂鸟那稍纵即逝的玲珑身影、角马迁徙时威武壮观的场面、懒猴在热带雨林夜晚眨动的大大眼晴、西班牙山林的金雕、蓝色海洋中通晓人意的海豚,远游三十年仍重归故地的海龟……让人目不暇接,满足了各种观众的审美需要。赵忠祥用低沉和缓的男中音解说,使画面的孤独产生了和谐,使观众的心随着动物的生老病死而一起悲哀,一起难过。应该说,它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一个主题:我们应该珍惜活跃在我们身边的一切生物。正是这个栏目,让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从寥寥无几、简单平面、听说或传闻,看到了一个更逼真的动态世界,颠覆了许多过去的认知。知道了生物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分的,而且知道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有一次和魏宏出差,特意跑到北京动物园去看黑猩猩,利用玻璃缝隙喂它水,发现它智商真的很高,用手比划着告诉我怎么给它送水过去。最想看的雄狮和猛虎那天它们心情不好,卧在地上一动不动。
唐山大地震前林西公园也饲养一些动物,震后合并到古冶北寺公园。女儿出生后,我带她去过几次,看过梅花鹿、猴子、骆驼、刺猬、豪猪、孔雀等。最后一次是2002年,和妻子一起去北寺公园,还给她照了一张喂驼驼的照片。再后来古冶北寺公园的动物除了人之外,只有池塘里的鱼、飞来的鸟和昆虫,还有那生存能力超强,据说与人类永远共生共存的老鼠了。前几天,看到了家乡群友写的一篇回忆文章,专门介绍了林西花园,文中细致的描写,勾起了儿时美好的记忆。
在上方山动物世界看到了许多家禽和牲畜,这在过去农村是常见的,随着城市化建设和行业分工专业化进程,孩子们能见到的家禽和牲畜越来越少了,接触最多的机会是在餐桌上,看着菜谱上精美的图片和口中的美食,孩子们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几年前带外孙去上方山动物世界玩,向他们介绍动物的习性,没想到他们知道的比我并不少,有的方面超过了我。电视、电脑、手机、平板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这一代。有几只动稀有物原以会引起他们的兴奋,发现我判断错了,因为现实看到的远远不如多媒体技术进行编辑处理后的画面精彩、刺激、夸张和艺术。外孙一句“不过如此”就全部概括无余了。其实,让孩子了解的不仅是动植物的美丽,悦耳的鸣声和芳香,哪怕它的劣性也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属性,要学会接受。
为了让两个外孙对动植物感些兴趣,我曾想过一些办法。比如参加夏令营活动,看昆虫标本,从动物园买了孔雀羽毛放在客厅,带他们去赛格广场一家商铺与会讲话的鹩哥去对话,家里养了两只鹦鹉鸟,还捉回两只知了让他们闻其声观其形等等。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把人与真实的自然隔离的越来越远,沉重的学习压力,很难培养起他们课余的兴趣爱好。住在高楼大厦中,与泥土芳香的隔绝,孩子的动手能严重弱化。学校布置的家庭劳动作业,往往是家长代劳或摆拍而已。十几岁的孩子有几个能养鸡养鱼?“子非鱼,焉知鱼是否悦乎”,少了实际观察和实操的机会,可以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项缺失。
很火的电影《流浪地球》拍的很棒,但乎略了一个细节,只顾及了人类生存,好象忽略了其他物种,但愿编创人员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