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文学,干脆说对于写文章,我是小学生。平时,文学方面的书看得很少,更谈不上有什么积累,所以写得很少。我就抛砖引玉,向大家汇报我的一点想法和做法,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多多指教。我的体会是:
1.“不打无准备之仗”
其实,这是一句多余的话,参加任何比赛包括征文比赛,都要认真准备,而我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
2019年6月初,我这个“马大哈”式的人物,第一次在学校电梯旁的布告栏里看到了征文比赛的通知,就有了参赛的念头。但时间很紧张,因为我第二天就要去俄罗斯旅游了。所以上当时我连征文主题都没看仔细,只是当天回到家里临时抱佛脚,生拼硬凑搞了一篇所谓应征的参赛作品,不料由于不符合征文的主题,被当即退回,答复是必须符合参赛主题。我只得再重新写一篇,弄到半夜11点,由于是仓促应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得了个安慰奖——“校级层面参赛奖”。
2.紧扣主题选好题材
有了这个教训,在接下来几年的参赛中,我每次都认真学习研究学校下发的征文主题,悉心收集素材,从中提炼出紧扣征文主题所需的题材。
我是学数学教数学的,数学一般的解题过程是:(1)审题,首先将已知条件搞清楚;(2)运用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等等结合已知条件(主题)进行论证计算或推断等,我认为征文的主题相当于已知条件。
如2020年征文的主题为:“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很恢宏。
要展现我们国家、社会、人民奔小康的动人故事很多,如何甄选?我曾经思考过:(1)描写某个家庭的巨变(生活、住房诸方面);(2)某个企业的发展过程;(3)某个地方的变化等等。如盛泽镇的沈家村,这是个脱贫致富的典型。为此我两次去那里走访,但材料有限。前面说到的那些形式都比较“大路货”。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我灵感(潜龙渠拍摄落日照),最后选择了盛泽的三个公园的故事来折射出“绸都人民在追求小康生活道路上留下的历史足印”。
3.做一个合格的裁剪师
因为征文有字数的限制(征文是2000字),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体现主题的材料极为重要。我的理解是:
(1)以小见大。我们都知道“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所以,从描写小事情、小范围、小人物入手,我们都非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大的题材对于我们来说驾驭难度高,不容易写好。
(2)以熟为佳。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场景等等。熟悉的东西容易写好,熟能生巧,容易写得生动。
(3)以情动人。要以真实材料、真情实感来感动人,因为“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要用自己发自心底的最最真实的情感感动自己和别人,不是用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句来装饰。
(4)以细叙事。就是从一个细小的点切入,这样容易入手,将故事化开来(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从2020年至2022年,我连续三次获得校级征文一等奖。其中:
(一)2020年的征文,我就以盛泽三个公园的故事的描述,来展现绸都人民在小康路上一路奔走的坚实脚步。
每一位盛泽人,对盛泽的三个公园的非常熟悉。特别是目澜洲公园,在盛湖志上就有记载。元十四年(1277),名骨池庵。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易名圆照庵,1929年建造,是吴江县第一个开放式的公园。每一位盛泽人都对它的一草一木钟爱有加,春天,我们去那里看各种各样的花;秋天,我们去拍摄如火如荼的红枫。我们见证目澜洲的点滴变化。所以我紧紧抓住所谓盛泽人的写道“乡愁”:
“年复一年,一批批孩子在游乐天地中长大成人后,又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此游玩,这里印刻着绸都孩子们难以忘却的情怀。”
“目澜洲长堤的紫藤是盛泽人长长的乡愁”(目澜洲的长堤紫藤)
“目澜洲让一代又一代盛泽人流连忘返。”
再通过描写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镜湖公园,再到2014年建成的现代化公园潜龙渠公园。
镜湖公园重点写了“镜湖堂”水中的魔幻般倒影;潜龙渠公园最喜欢樱花漫堤。
“我的家乡能成为朋友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征文评比结束后,我将文章修改再配上我平时拍摄的三个公园的美照,投到吴江通,在2020年12月初推出,点击量超八千。
(二)2021年征文的主题为:“庆百年华诞、颂家乡巨变”,征文要求“吴江特色、吴江风格,突出表现吴江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
最熟悉不过的是自己,我就以“党的光辉照耀我成长”为题写了征文。写了自己在党的培养下的成长过程。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写的时候似乎很感动,但仔细看看,有点像工作总结(汇报),很“大路货”,所以虽然校级评选得了一等奖,但在区老年文化艺术节的征文评比总只评到二等奖(第2名)也是符合实情。
(三)2022年征文的主题是:红心向党。通过三个最普通的银龄党员志愿者的故事,表现他们坚守初心,关键时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如何想到描写银发党员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我的一位亲戚在为社区居民发放选民证,我随口问了一句“你是党员吗?”回答“是的”。我就来了灵感,他们不就是“红心向党”的最佳人物吗?于是,想到描写一组人物(群像)。我就着手了解盛泽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志愿者,逐个电话访问(电话录音)。最后筛选了三位:一位是我过去一位学生的家长,还有一位是我的亲戚,第三位是我同学的哥哥,写身边人的故事,很亲切。按照他们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色描写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做好志愿者的故事(群像扫描)。
银发先锋展本色,抗“疫”一线显担当
——绸都盛泽“疫”线银龄党员志愿者群像扫描
后来我将文章作了修改后(换了其中两个描写对象)投吴江日报,杨隽老师表扬我写得生动、详细、深入,吴江日报分两次刊登。
我们老年朋友,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是一个字——玩!我觉得我们要享受过程,看淡结果。我平时有一句口头禅“出门不认货”,征文交出去了,就完成了,至于得个什么奖,那只是过去的事了,因为下一届征文不知捞着个什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