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嗨嗨哟,芦墟三白荡哎,无风三尺浪哎,有风丈二浪哟。”这是我第一次独遊芦墟古镇后,老年大学学友传给我的一首当地民谣,就冲着“无风三尺"的浪,足足吸引了我。经查,三白荡已建成生态公园,6月12日早上,乘公交车前去独遊。
在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下车后,还有近两公里的路,租了一辆三轮电动车。司机问我去哪里,我说去三白荡。他笑了:“这个三白荡可大了,你去哪个具体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你就把我送到最代表三白荡的地方”,他说:“三白荡由芦墟西北由北三白、中三白、南三白3个湖荡连成。水域面积八千多亩。自西北的金家坝、北厍交界的牛长泾塘口起,到东南方向的芦墟窑港口,全长五公里还多。沿着现在湖边修好的路走一圈至少要半天”。我问他:“哪里看无风三尺浪的位置最好”,他说:“那是个传说,没有三尺浪这个地方。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船队抵达金家坝附近时,湖水白浪滔滔,望不到边,气势嚇人。当地文武官员怕皇帝出事,纷纷跪下劝说:三白荡,无风三尺浪,有风七十二个顶头浪!乾隆皇帝信以为真,传旨回大运河走浙江。从此,“三白荡无风三尺浪”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哟呵!又遇了一个芦墟通。他是安微毫州人,来吴江十多年,什么杂活都干过,也积累了他丰富的知识。他把我送到西门,往前望去,不远处有一座塔和寺庙非常显眼,我让他把我送到寺庙的近处。那条通往寺庙水泥马路路口被封,路上停了许多施工设备,我只得独自徒步走进去。
这是一座气势恢宏,依湖而建的庙宇。名为“泗洲禅寺”。门前两棵高大的石柱,一棵刻有“阿育王柱",一棵刻有“正法久驻"金色大字,每棵上端是三只金色石雕狮子。国旗、教旗迎风招展。一条小河从门前流过,黄土河岸杂草丛生,未种庄稼等农作物,估计已被征用待开发中。寺庙大门紧闭,侧门入口无人把守,可随意出入。进门后发现十分冷清,只有一位女信众焚香祷告,除我俩外无任何游客,可能是时机不对的缘故。
泗洲禅寺的结构和布局与其他寺庙基本相同,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唯独袁了凡陈列室我第一次见到,我也不知道袁了凡是谁。据寺庙资料介绍,该寺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多年修建,成为黎里一带最大的佛教圣地,僧人多达四五百人。后来历经战火及年代变革,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破烂不堪。1998年当地政府开始筹备异地重建,2015年又启动扩建工程,形成了目前基本格局。寺庙西北侧有一座塔,地面以上七层,因为处于维修施工阶段,未能近距离参观。
泗洲禅寺只是三白荡景区一部分,沿着修建好的健身行走,便可领略三白荡的壮观景色。水面宽阔,眺望四周,透过白雾可见远处高楼林立的现化城镇。空中鸟自由飞朔,嬉戏水中的猎物。湖水碧波荡漾,二至三级的风吹起不足一尺的浪花,看来无风三尺浪可能真是传说。天空白云片片,点缀着下方的湖水,天水合一,美不胜收。
景区配套设施齐全,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红色文化等与整个景区融为一体。了凡文化公园在景区占有重要位置,到此,才知道泗洲禅寺为什么建有袁了凡陈列室了。袁了凡,原名袁黄,生于1533年,卒于1606年。祖籍吴江,生于嘉善,曾在河北省宝坻县任知县,业绩辉煌,晚年辞官后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他对天文、术数、水利、军事、文学历史、医药等多学科颇有研究,是我国明代重要思想家,《了凡四训》是融合儒、释、道理论之杰作。
景区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所设立的拥军长廊,将红军、新四军、八路军、志愿军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利用展牌、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现给游人。还有大量的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史大量内容,通过与景区景色融为一体全景式方式展示,起到潜移默化教育的作用。
三白荡生态公园位于汾湖开发区三白荡沿岸,公园主要分为生态示范区和滨水休闲区。生态示范区采用多种水生植物,营造不同水深的湿地景观,吸引了无数鸟类和昆虫休生养息。滨水休闲区纵向以流畅的曲线绿色通道连贯整个区块,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并设置了樱花园,玉兰园,海棠园植物专类分区,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滨水活动空间。
此次独遊,虽说走马观花,只能以脚步所及的地方谈点见闻,恐怕不及三白荡内涵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但心中依然收获满满,对下次再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