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9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文学的“五味杂陈”

发表日期:2023年6月25日   作者:徐国华

1979年参加工作时,恰逢“伤痕”文学掀起高潮,中国文坛冲破已往的禁锢,“一次政治文学潮流”席卷而来。一时风起云涌,各类文学刊物和年作者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记得当时我买了作家张扬的首版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便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被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新鲜开放的文风吸引而欲罢不能一字不落地读了数遍,心里总有一股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觉。

“伤痕”文学的激励下,我对这股潮流带来的文学作品寤寐求之,不顾当年只有30余元/月的工资收入,花费一半用来订阅十来种文学刊物,业余时间都沉浸在阅读的海洋里,吮吸着新鲜的甘露,汲取着文学的精华。可以说当时最新或是最畅销的小说我都孜孜不倦地读过,对作者和题目仍然记忆犹新。如:卢新华的《伤痕》、冯骥才的《啊!》、竹林的《生活的路》、叶辛的《蹉跎岁月》、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刘心武的《班主任》、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等,诸如此类作品如初夏的惊雷,深深地震憾了当时的文坛,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青睐。

不仅如此,两年内我还购买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进行广泛的阅读,其中还背诵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唐诗宋词。在那个年代,我的宿舍“俨然”是一座微型图书馆,有很多朋友、同学和周边的人都纷纷到我处借阅,我还为此进行登记,只可惜这些书籍都在一次次的搬家中逐渐失落。

当时,黑白电视机在中国问世,对家庭而言还是奢侈品,我们单位购置了一台17英寸的上海牌,特地做了个柜子,冬天在会议室放映,夏天则抬到室外空地对外开放,特别是武打片的崛起,吸引了周边无数的百姓(特别是年人)的围观。我丝毫没有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依旧每晚都“躲进小楼成一统”,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

两年后,自以为有了一定的积淀,便产生了非分之想。看到杂志上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青年不断涌现,佳作迭出,心里蠢蠢欲动,自己也算是酷爱文学的青年,为何不能撰文投稿呢?

于是,做起了现在看来很单纯、幼稚的文学梦,提笔开始写小说了。坚持了两年,在这两年中,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写过十多篇短篇小说,并向相关刊物投搞。但终究是历练不够,才疏学浅,每次得到的都是杂志社的退稿和鼓励,心里彷徨失措,虽没有心灰意冷,但总有点垂头丧气。

1984年,在好友的提醒下,用了三个月时间,重操数理化,当年被吴江电大录取,便投入了新的学习中,以往的文学梦,只能忍痛割爱。时过境迁,文学梦已过去四十余年,之后的工作和学习基本都没有涉及文学,但文学的种子已在我心坎深处埋下,每当想起那几年的初衷与情怀,那份每夜都要熬到凌晨的勤奋与信念,心里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楚和苍凉。

重新唤起我文学记忆的是在我即将步入退休之年观看央视的《百家讲坛》和《中国诗词大会》,因是网络电视,可对其连集观看,直播引人入胜,令我心驰神往。尽管近四十年前看过的书,背过的诗已经基本淡忘,但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已融入血液,一触即发。自此,我便刻意地关注中华文史、语言、人物等方面的知识,观看综艺片、纪录片、文史片,每晚睡前听一小时“喜马拉雅”历史与人文方面的知识,并作相应的笔记和摘录,不是为了写作而圆梦,而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向往。

对文史的关注,算起来到现在也有四、五年时间了,脑子里也贮存了不少人文与历史知识点,只是五零四散,不成体系。去年秋季,我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三位文史语言老师的授课给了我知识面较大的拓展,因一些知识点已了然于胸,听起课来也津津有味,有如鱼得水之感。特别是参加诗词班的学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符合格律的诗,并受到老师和学长的肯定,这与我年青时的文学梦和近些年的文史积累是不可分割的。

今年,我荣幸地被老年大学聘为通讯员,又要提笔写文章了,心里忐忑不安。虽说是老年大学,但文学社、通迅员群精英荟萃,人才济济,不少学员原来都是教师科班或本来功底深厚又笔耕不辍。看到其他老师和学长们的文章频频在报刊和校网上亮相,心里虽然跃跃欲试,但深感自愧不如,难以下笔。

在校领导和学长的激励下,鼓足勇气,也写了几篇拙文在校网录用,总觉的是东拼西凑,辞不达义。最近,常常冥思苦想,也看了一些参考书籍,针对自己如何能写好文章这个问题,结合我的两段文史经历给出了答案:阅读功底尚浅,挖掘生活的灵感不够,数十年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写过一篇文章,这都是造成我执笔难书,力不从心的根源。

好文章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要写好文章,还得从头开始,任重道远,欲速则不达,必须在勤奋阅读积累、善于捕捉生活气息、有灵感的冲动等基础上,才能写出较好文章,如此,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2023621

0
  • 上一篇:田野里的柏油路(桂林芬)
  • 下一篇:癸卯夏至(又三首)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