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2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孔子经典格言对人生的启发

发表日期:2023年7月9日   作者:徐国华

我们都知道“万世师表”的孔子有许多经典格言,里面蕴含了极其深刻道理,为我们的为人处世、生活工作、道德情操、增长智慧等等都起到了毋庸置疑的启迪。下面就引用几条分享给大家。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学生子贡问孔子,能否“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条成语,它是孔子最有名的八个字,其含意一目了然,可解释为你自己不希望发生、不想碰到、不愿接受的事情,那你就不要用这种方法或事情去对待别人。也就是要大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这八个字如何有名呢?首先,在联合国大厦的大厅里赫然写着这八个大字,它意味着国与国之间关系和平与发展的黄金法则,世界公认的具有普世价值道德的金科玉律,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规则渊源。特别是在当今美国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下,这八个字无疑是对其最有力的警告。若国与国之间都能做到这八个字,世界将变得更加和平与安宁。其次,德国柏林“得月园”(又称中国园)的孔子塑像基座上也刻着这八个大字。再次,新加坡中学“公民课”第一页就是这八个字。

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甚至是联合国对中国2500年前的古人格言都如此情有独钟,说明它有存在的意义和现代价值。这八个字并不深奥,简单又精细,更无可辩驳,这就是它能流芳百世而又被捧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我们作为华夏子孙,更应该继承和发展我们祖先留下的精神文化瑰宝,得其精要。当下,全国都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每个公民都要“爱国、敬业、友善、诚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不断地内省与自律,在平时的行为规范上以这八个字为准则,如此,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

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孔子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引伸出来的另外一经典格言。同样,也是学生子贡问孔子,如何施于民而能济众?子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顾名思义,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这是儒家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也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一个人,自己想站得住,那么就得帮助别人都站稳,试想,如果别人都站不住,都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而失去人生自由,或是都处于被疾病和灾难所控制,你怎么能独善其身呢?自己想有所通达,有所发展,就要靠大家的扶持,而只有大家都发展了,才有能力反过来支持你,这才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所谓“独木难支”,是也。

这与孔子的另一名言“君子有成人之美”,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如此类相似的名言比比皆是,而这些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我们都不陌生。

虽然,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群,不可能做慈善家而兼济天下,但可以从小处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个仁爱之人,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融入社会的同时,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可想而知,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达到,甚至向往的生活。

三、不迁怒,不贰过。

这条警句是孔子赞学生颜回的,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其释义为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也不再犯。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动不动就找外因,而迁怒和责怪别人,说明修养还不到位;明知自己犯了错,却不纠正,一而再、再而三,一错再错,最终难免酿成大祸,自食苦果,追悔莫及,这不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更是一个人德行、修为和智慧的内在体现。

可以说,这六个字,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已很难做到,“不贰过”更是难上加难。人们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少吗?所以这一经典名言对人的要求就高了,只有“复圣”颜回能做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的人都犯过迁怒和贰过的错误,这很普遍,想要做到是很难,但我们应当把握好分寸,不过激,不大错,不出格,重在自律、约束和修为,少犯错误,不犯重复的错误,最起码能做到“无伤大雅”,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平衡向上、自我完善的心态。如此,也算完美。

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名言警句浩如烟海、不计其数,都是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不妨多读经典,从中感悟,指导人生。

0
  • 上一篇:读书与咏花绝句各二首
  • 下一篇:回忆老电影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