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校园生活>>

共有 14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学国学之精典《论语》名言及杂谈

发表日期:2023年7月11日   作者:徐国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开篇,即是此话。不断学习带来快乐,体现一个“乐”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学问最高的境界是乐,而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对于我们老年大学的学友来说,无疑是正中下怀。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不是优秀,而是优裕或是有余力。首先是仕而优则学,即仕途在前,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再学习。学而优则仕在后,即在学习好的前提下去做好官,两句话是相辅相成的。

孔子的一生有三个目标,首先是做官,亲自操作政坛,可他虽然在三个地方做了十多年的官,因礼崩乐坏,都得不到重用,实现不了理想,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最后在卫国因与君王一言不合即走人,还说了句名言:鸟是可以择树的,树可以择鸟吗?所谓的“良禽择木而栖”的典故就出于此。其次是为政,即让他的思想影响,诱导当权者,可这一步也没做到。再次是育人,当了头号教书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让他的弟子去做官,这点他做到了,而且做到极至,弟子中有很多当官的。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有人问子贡,说你们老师这么大的学问,从哪学的?子贡答“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意思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创造的文化精神和精髓就在民间,我们老师到处可以学到。

孔子的确是文化大师,儒家创始人,“学无常师,才叫大师”,所谓“大”,即有容乃大,兼收并容;所谓“师”,即可法曰师,学习的东西是别人皆可学习的才叫师。孔子认为所谓学问有三个步骤,即悟性、贯通和实践。知识不如方法,方法不如知慧。

“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创始的儒学,是华厦至今直至将来所有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必须面对,而且都想效法甚至想超越的。

“贫而无谄,贫而不骄”

这是做君子的最低标准,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才是君子应有高境界。古时认为,士人与君子都是有人生价值观的,小人和庶人是没有人生价值观的。

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配作士人或君子子答,爱惜自己的羽毛,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如做不到,则做如孝和尊如还做不到,则起码应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已经接近小人了。而对现代人已经要求很高的“言必信行必果”,在孔子的法眼中,已接近小人了,这就是经典中,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地方。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字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闻一而知十,以知识、道德、清贫、名正而快乐,四十而终,孔子的悲伤胜于其儿子孔鲤之死。

同样,颜回对老师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是读书专家,子贡端木赐是赚钱专家,子路仲由是打仗专家,冉有是理财专家,公西华是外交专家。被孔子骂得最多的是仅小孔子九岁的大弟子子路,骂得最恨的是宰予宰予因白天睡觉被孔子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君子固穷”

在周游列国中,一次在陈国被困数日,无饮无炊,子路问孔子,君子就应该这样吗?子曰:“君子固穷”,这里的穷不是贫穷,而是没路可走,穷与达贫与富贵与贱是相匹对的。

关于孔子的收徒。

孔子收学生,什么人都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即十条干肉,作见面礼,表示诚意,接受约束修理即可。七十二贤人,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精通者。教学生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官,会根据各人不同情况进行修正,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很活泼,不呆板,受到各类弟子的顶礼膜拜。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在学生当中,能够有崇高的威望,一定是除了学问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起点就是做人真实孔子起码是个真实的人。

孔子的所谓“庭训”

孔子曾在院中二次当众教育趋步(尊敬又害怕的走路姿势)而在其面前走过的儿子孔鲤,一是叫他学诗,一是叫他学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行”。后人就将老子教训儿子称“庭训”,在父亲面前走过叫“过庭”。

孔子的其他教导摘录

孔子的很多名言都非常有哲理,具有极深的现实意义。略举如下:

1.“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错手足”。

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君子周急不继富”。

7.“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9.“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死后的造圣运动

孔子死后,弟子及再传弟子为孔子做“造圣运动”,以子贡为首,为孔子打造圣人形象,将孔子及其弟子平时的教导和言行整理成儒家语录经典《论语》,成书与战国前期。学界有句俗话,即:学生因老师而成名,老师又因学生而成名,但归根结底还是以“老师因学生而成名”。一位好的老师,都是桃李满天下,试想,连学生都赫赫有名了,那老师岂不是更闻名遐迩了?这就是老师见到好学生都喜欢的原因。

0
  • 上一篇:一位常令人动容的学员——李美芳
  • 下一篇:大明宫兴衰随想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