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家宴时,看到有的儿孙对满桌的可口菜肴不感兴趣,却低着头,盯着手机,手指不停地划动手机屏幕,要催上几声,才搛菜,真是无奈。然而,过了五年,我步他们的后尘,入列“低头族”。成了“低头族”后,五味杂陈,有着欢乐与忧愁。
换了智能手机,在亲友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微信聊天、观看视频、在线支付,直至运用瓦特软件书写代替电脑。的确,在玩手机时,一方小小的屏幕,为我们耄耋之人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拓宽了与外界接触的渠道,看到大千世界多么精彩,似乎天天可游走八方,饱览山水之美。特别是,一些关于银发族的箴言,比如,老人要有“四老”,即老伴、老本、老窝、老友,还有一些老年养生健康知识,接地气,很管用。特别在疫情期间,成了宅居族,此时,手机众多的信息及时传递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提振抗疫的信心,消除焦虑情绪,获得相关的防疫知识,手机成为我的知心朋友。
手机还是自己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的工具。逢时过节,家族群内,相互问候,发送和接收微信红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加深了亲情。手机又丰富了我休闲娱乐的生活。微信社交的互动中,展示的美文美篇共欣赏,往往爱不释手,从中受到美的享受,提高文学素养;遇到疑义相与析,总是令人茅塞顿开,乃至提糊灌顶的收获。所有这些,让我驱散退休后带来的空虚和寂寞。总之,身处数字时代的我,拥抱手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成为老年生活中的精神支撑之一。
然而,后来或许上了瘾。它成了与身份证、钥匙一起的随身“三件宝”,出门发现忘了带,就返家带上。日子长了,我渐渐地发觉手机似乎在绑架我的生活,而且带来了些许困惑。
网上购物,的确方便快捷,而且价格便宜。然而也带来了烦恼。有一次,购买南瓜子,手机上显示“待发货”,一等等了二个月也没发货,至今不作回应。有的买了货图相差甚远,欲退货,结果运费比货物还要贵。有些商品营销噱头真离谱。“买一送五”的广告十分诱人,结果快递送来5罐燕麦片,10斤重,价格自然是5罐的价格,实际强卖了4罐,让一个人吃到何时呢?最令人气愤的是,有的简装食品,竟只标货名、生产村名,没有厂名、产品生产日期,叫人怎敢下肚呢?我关注的养生医学知识,网上有的专家为博人眼球,讲得天花乱坠,五花八门,有的哗众取宠,不少相互矛盾,让人莫衷一是。即使一些图片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有一次看到一位体育名人被公安部门带走的图片,还有文字说明。过一天,该人出现于公共场所,分明在造谣惑众。原来这些图片是加工出来的,或是张冠李戴的,或是移花接木,用以蛊惑人心。难怪有人说“微信微信,稍微相信。”
反思自己“低头族”的经历,我想,所遇到的烦恼,也许是正确使用手机付出的“学费”。感悟到不少自媒体鱼龙混杂,自己应擦亮眼睛,不信谣,不传谣,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要增长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避免落入技术陷阱,提高提防并识破网络诈骗的能力。量力而行,切勿过度依赖手机,要安全使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