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安静的生活,从懵懂的少年到现在的年逾花甲。
小时候就少有孩子调皮玩耍的童趣,总喜欢呆在家里,听从母亲的教诲,帮患病的母亲料理家务。父母总是提前教会我教材上的知识,在我们乡下那所七年制中心学校,我的成绩总是第一。老师和乡邻都知道我是个乖好的孩子。多年以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还在之后的学生中经常提及到我的名字。
参加工作了,除了发小、特别要好的同学和不多的同事以外,基本不参与无关的活动,业余时间大多在看书学习。
婚后,基本稳定在二点一线之间,不会热衷于社会上一些流行的事项。特别是改革开放中有一段时间,世风日下、诱惑很多,而我作为单位中层,多年来为单位和员工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工作,成绩突出,人脉较广,但始终能坚守初心,不越雷池半步,在纷乱中保持着自己的本份。
临近退休那几年,基本赋闲在家,拒绝应酬,喜欢上摄影、书法、徒步和爬山,喜欢上人文历史,看《百家讲坛》、《纪录片》、《综艺》,听《喜马拉雅》,还看一些闲书,从中汲取知识。
而今已退休两年多,可以说彻底放松了,也和外界已基本隔离了,同事与朋友间也极少有电话来往。去年秋季报了老年大学,喜欢上格律诗,今年春季老年大学通讯员会议后,又对写文章颇感兴趣。因小孩不在身边,家里就老俩口,老伴管一日三餐,我负责卫生、洗衣服、刷碗洗锅。我很爱干净,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衣服多数是手洗,那怕是夏天,碗筷都用洗洁精和热水洗后,再用足量的流动水冲洗。
除了外出,我很耐得住寂寞,天天在家,从未感到乏味和无趣,反而有吃穿不愁、养尊处优之感。数十年来,养成晚睡晚起的习惯,早晨处理好家务,下午小憩一会,便想着看一些书,写一些东西,气候宜人时,下午也经常在附近景点走走,晚餐后,一般都会下楼徒步一小时,夜里除了看电视,就想琢磨着写首诗或构思文章,时间好象打发得很快,一会儿已到凌晨了。
然而,我的生活并非就是这样单一和枯燥,过一段时间,我也会约人到家里来打一场小麻将来慰籍一下自己的爱好,或者是老伴嫌买菜烦了,不知买什么菜好,我俩可连续几日不做饭,到周边大众点评好地方找餐食,顺便兜兜风。
有时我和老伴会选择在非周末,自驾出门来一次短途旅行,去浙江、安徽或周边玩几天。离开嘈杂的人群,离开喧闹的街区,去贴近自然,寻古访幽,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在莽莽的森林与空旷的湖畔,在幽静的村落与远古驿道中安静地走着,尽情地看着,欢心地拍着,放飞地想着。在安静中觅得闲适安逸,于安静中涤掉心中的浮躁。原本就很简单的过往,在我慢慢的回顾、平静的思考中感觉是那样的有滋有味。
途中若是感觉累了,找一静谧优雅野外之处,品茶(小型热水瓶包里随身带的)、观景、玩手机。老伴喜欢摄影,可做视频,我或许会写一首歪诗来表达情感。
短途自驾旅途是很惬意和放松的,午后若是困乏了,我与老伴会在去下一个景点的途中,根据气候情况,找一安全和适静的路边停下车来,把后座摊平,打开车窗和后盖,准备好垫和盖的毯子,绻缩在车里睡一会,养足精神后再走。甚至是大白天都整天就在宾馆休息,用自带的电煮锅、方便面和鸡蛋将就一顿。反正不赶时间,怎么开心怎么来。
长途旅游一般都是约好的,或是跟团的。一般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出去玩一玩。我和老伴在一个单位,工作了这么多年,以前出差加公费旅游或自己出游都走过很多地方。现在岁数大了,对旅行的吃、住、玩的要求也高了,艰苦的地带、边缘的地方(诸如西藏、青海、新疆、内蒙、东北等)、预想比较吃力的地方,风景再好都不去,价位低廉的更不可能去。旅游,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风景是看不完的,最主要的是舒心和怡情。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耿直、心善、口快、勤奋、上进、热情,容不得负面的东西,绝不攀炎附势,遇事不迂回,敢于顶撞。优点没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缺点却使我在工作中失去了很多机遇,我曾无数次自省过,但本性难移。按理,我这种性格应该是开放和粗犷型的,却偏偏事无巨细,生活谨小慎微,特别是耐得住寂寞。
我无所谓把自己都曝光了给大家,一眼即把我看透,几年前我就脱离了社交圈子,再好的朋友也不窜门,就连过年亲戚家宴,也是饭罢即回,平时有事,也都是电话联系,家里是最适应我的地方。有时老伴约好了出游或是要找谁玩一下,我总是一人在家,随便弄点吃的,感觉很顺心。
一个人,沏一杯茶,或坐在书房里,静静地阅读一篇文章,品一段厚重的历史人文,走进四书五经,走进唐宋诗词,走进文学大家的字里行间;或寻找灵感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或做做家务,搞搞卫生;或摊开笔墨纸砚临临贴;或到楼下去走几圈,拍拍美景;或小憩一下,听一段喜马拉雅;或走到阳台,眺望窗外,悠闲地点一枝烟;或坐在沙发上看喜欢的电视;或玩玩手机……总之,如此打发时间,我感到怡然自得,丝毫没有感到孤独,特别是这几年,我就是这样平淡地过来的。有时偶尔碰到一些同学、同事或朋友,问我退休了在干什么?我说在家,他们都不可思议,认为这种习惯不好,为什么不出来玩玩聚聚,对此,我总是淡淡的一笑而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只要适合自己,自身感觉幸福快乐即好。人生没有完美,没有公式,圣人和伟人都会犯错,这是起码的知识和道理。与生俱来一些陋习,到了这把年纪也是改不了的,只要没有大的过失即可。
我喜欢安静的生活,不是清高,不为风雅,我根本没有那样高的境界和品位,而是只想过着自己简单而平淡的生活,仅此而已。我习惯了这种生活。越安静,越从容;越安静,越自如。拥有了安静,就拥有了快乐和幸福!
文末,我想把杨绛先生的《百年感言》分享给大家,在得到启迪的同时和大家共勉!
二0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附:《百年感言》——杨绛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恋过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的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的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的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的未必一切都能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