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汛期,台风频发,什么悟空、玉兔、风神的。对台风的到来,可谓喜忧参半。
伏天、“秋老虎”时节,天气热辣,整日似乎处于桑拿浴之中,稍微一动,汗流浃背。于是不免巴望来一股台风,驱散暑气,换几个清凉天,有多好!于是乎,时时关注着台风实时路径,翘首以盼它的到来。
“苏拉苪台风正在海上形成,往西北方向移动,离江浙沿海近了。”望眼欲穿的台风,终于快来了。然而,气象部门接连发出升级的警报,便担心起来。联想历年台风对自然界破坏和人们心灵的巨大冲击,不寒而栗。翻开宋代文豪苏轼《飓风赋》,字字句描写得生动逼真:“排户破牖,殒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鼓千尺之涛澜,襄万仞之陵谷,呑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不是吗?1987年,7月的7号台风、9月的12号台风,接连正面袭击吴江,挟风裹雨,连天降雨,上游洪水涌入,形成洪水走廊。盛泽有的地段水深至腰,街上行舟;盛泽中学操场成水塘,水漫教室,学生自嘲“放完暑假,放水假”。台风的破坏力给人们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此时,人们祈求送清凉与免灾害两全其美的愿望,企盼台风走势转向消失于海上,吾境只受到边缘影响。真的,前几年,几次台风预报来势汹汹,真扑吴江,结果吹向浙西山区,远离而去。今年,卡努台风先是往西北向的浙东沿海移动,突然转向东北,吴江幸免于难。自然让人松了口气,欣喜万分,都说吴江真是“福地”,得到大自然的青睐。
愿望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事实上,至今,人类没有彻底降伏台风的办法,逢上台风刮来,哪有次次都遇上风势转向这等好事?只有事先预防、事后自救,才能减轻损失。
曾记得,1954年台风来袭,盛泽“水漫金山”,我家天井里可捞鱼摸虾,门前河岸难辨。居委会及时组织居民,在河岸边插上竹竿,拉上警戒线,防止行人落水。有的街道搭起木板,让人行走。我家老宅还算坚固,接纳了危房邻居前来避险。
最出色的要数盛泽镇区大包围工程。1987年两度的台风暴雨带来巨大损失,此后,盛泽人民痛定思痛,决心根治水患,当年启动当时我国最早、工程规模最大的集镇防洪除涝综合治理工程,耗资823万。经过战天斗地,翌年竣工。随后,遇上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太湖流域普遍受灾,而盛泽镇安然无恙,《新民晚报》盛赞“这里仿佛成了沙漠中的绿洲,可见盛泽人有远见!”
历次抗台实践证明,台风的到来成为考验政府人民至上精神的试金石,也是焠炼民众意志与政府治理能力的磨砺石。是人民政府在台风来到前,组织民众枕戈待旦;干部在抗台中站在最前线;台风过后,率领大家重建家园。当洪水席卷大地时,人民子弟兵、救援队勇毅前行,筑起冲不垮的“堤坝”,以坚实的臂膀托起百姓的生命之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场面十分动容。这些难道不令人感恩奋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