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道李煜,人们第一反应就是他这首千古流传的《虞美人》。一首小词,既将他的词作才华推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巅峰,同时这又是一曲使他生命终止的泣血哀歌,一杯“牵机酒”让他以最残忍的痛苦的方式死去。
与同样才华横溢、荒唐不经,并写下著名的《玉树后庭花》的南陈后主陈叔宝相比,他多了几份对故国的执着思念,感恨自己亡国之后没有遇到隋文帝这样仁慈宽厚的明君,能让陈后主得以善终,而自己却摊上了凶狠霸道的赵光义。与“扶不起的阿斗”,并留下名句“此间乐,不思蜀”的蜀国后主刘禅相比,他少了几份大智若愚的聪明和机智,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刘禅也能得以善终。
中国历史上的后主颇多,而李煜是最悲催的一位。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历史的痕迹,把李煜的一生缓缓展开。
一、生平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作为皇子,李煜初封为安定郡公、累迁诸已大将军、副元帅、郑王等。后改封为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其父李璟去世,李煜继位,时年25虚岁。因公元960年,赵匡胤已“陈桥兵变,皇袍加身”,锐气势不可挡,虽没有统一中国,但对周边小国却虎视眈眈,几个小国都危在旦夕。为保住祖宗基业和一方水土,李煜与其父一样,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龙的第九子,唐以后变成龙的象征,有镇宅避火的寓意),以示尊奉宋廷。
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这一时期,外有北宋凶相毕露,内则财政开支紧张。他虽然实行了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次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赵匡胤授其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从此经历了三年多亡国之君的软禁生活。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阴历七月初七,这天也是他的生日,因思念故国又抗争无力,生日闷酒后感慨万分,填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赵光义赐酒毒死,终年42虚岁。死后被宋太宗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二、无心帝位
中国古代有很多帝王在继位的时候,都会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想当皇帝,就算手下人劝来劝去,也会再三拒绝,怎么地也得来个二三回合,譬如刘备、李渊、朱元璋、宋英宗,还有宋太祖赵匡胤等等。经过一番虚情假意推托之后,这才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顺应百姓的呼唤,勉为其难地当上了皇帝,搞得好像自己不想当皇帝似的,其实都是在作秀。
但有一个人是真的对皇位一丁点儿兴趣都没有,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有着千古词帝之称的南唐后主李煜。天祚三年(公元937年),也就是李煜出生这一年,他的爷爷李昪称帝,始称南唐,四年后他爷爷驾崩,父亲李璟继位。李璟继位时曾对李昪发过誓,将来的皇位要传给三弟李景遂(据史书记载,李景遂也无心帝位),也就是李煜的叔叔。可是,人都有私心啊,虽然李景遂也不热衷于帝位,但对李璟来说,传给兄弟哪有传给自己儿子好啊,再说,李璟又不缺儿子,被史料记载下来的就有十位,李煜在兄弟中排行第六。
李煜的大哥李弘冀,性格沉稳,行事果断,又曾经把守镇江,立下赫赫战功。又是长子,又有战功,当然是太子人选。而李煜有一目是天生的重瞳,意思是一只眼睛里有二个瞳孔。古代人认为,凡是拥有重瞳的人都是帝王圣贤,否则是长不出这种眼睛的,所以李煜就遭到了当时已立为太子的大哥无端的猜忌。现代医学证明,重瞳属于基因突变,其概率非常小,重瞳者是因为脑部长了一种蝇类寄生虫,受此影响,这类人寿命肯定不会长,历史上有明确记载重瞳的只有三人,即舜帝、西楚霸王项羽和这位李后主。李煜最初的名字叫李从嘉,字重光,就是因为他的一只眼睛很特别,古人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为了打消大哥的顾虑,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李煜干脆就醉心于经典书籍,寄情于声色山水,从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白莲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琴棋书画诗酒花”,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可是,事与愿违啊,太子因为性格太强势,跟老子李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李璟一气之下想到自己还曾发过誓,就对李弘冀说,信不信我废了你的太子之位,让你叔叔做皇帝?要不说皇帝是金口玉言,真的不能随便乱讲话的,君无戏言啊,李弘翼当然相信了,但他更相信一个死掉的人就做不成皇帝了。于是,他略施小计,给叔叔喝下了一碗“一日丧命散”,将叔叔鸩杀,真相大白后,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为由,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了。
李弘翼也是个敢做不敢当的人,一年之后居然在胆颤心惊中吓死了,李煜上面还有四个哥哥,不管怎么说,皇位都与他无关啊。可是,人生处处有意外,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前面的四位兄长都莫名其妙地死了,这个太子之位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扣在了李煜的头上。当时,南唐的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钟谟还以李从嘉(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不问政事、醉迷艺术等为由,认为其不堪大任,上疏要立其弟李从善(李璟的第七子)为太子,遭到李璟的反对,并大怒,将钟谟流放至饶州。
三、登基为帝
李璟病逝,李从嘉自然登基为帝,更名为李煜,特给自己的名字加了个“火”字偏旁,也是希望小小的烛火,可以照亮南唐的半壁江山。试想,一个不想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会怎样?当然是随心所欲、放飞自我啊,表面上统治一国万千子民,其实他对统治艺术世界更感兴趣。
作为一国之君,除对国事蜻蜓点水外,大多醉心于声色犬马和艺术世界中,绘画、书法、音乐、诗词样样精通。是书法上有名的“金错刀笔法”的创始人,大字被称为“撮襟书”,评为法贴之祖;绘画上,他画的竹被称为铁沟锁,各种山水画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词作上,更是五代的一面旗帜。就这样一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女人之手”,毫无心机的赤子皇帝,如何能面对想要统一南北的强大北宋呢?政治上的无能,国事上的无力,使他无心处理政事,于是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上,终日流连于胭脂花粉中和嫔妃宫女们一起把酒放歌,吟诗作对,过上了风流皇帝惬意和奢侈的生活。
四、亡国之君
尽管李煜初登基时,也曾奋发努力过,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也算不上是昏君。启用旧臣名将,政治上一度清明,科举公正公平,还主持了南唐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经济上采用率分法,制造铁钱,减轻民生负担,军事上坚持防御,建立水军,一时也改变了南唐朝廷的短势。但南唐传到他手中已是岌岌可危,怎能匹敌强大的北宋。
“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李煜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他虽是个艺术家、诗人,又对权力无感,不是做皇帝的料,但“小人无罪,怀璧其罪”啊,北宋早就觊觎他手里的这块江南富庶之地了。弱国无外交,李煜从登基那天起,就写下了谦逊的公文呈给赵匡胤,大宋不让他用帝王礼仪,他就不用,用大宋的年号,不让他跟小国搞外交,他就不搞。他年年给大宋纳贡,倾尽了全国的财政,他小心翼翼,瑟瑟发抖,一直向北宋表着忠心,通过各种退让来苟延残喘,只要让他保留祖上的这块土地就行。金陵失陷前夕,李煜最后一次派出使者前往汴梁求和,遭赵匡胤的断然拒绝,还扣押了他的七弟李从善。
北宋向南唐发动了全面进攻,李煜竭尽全力,进行了10个月的抵抗,将军战死,宰辅自尽,金陵失陷,李煜为了南唐的黎民百姓,不得不光着上身“肉袒出降”,以换去江南的平安,从此结束了15年的皇帝生涯,成了亡国之君。他按照北宋的要求,率领皇宫后妃和文武百官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来到来开封,朝觐北宋皇帝赵匡胤,得到了一个带有极大侮辱的封爵“违命侯”。然而,这仅仅是他屈辱的开始,虽然被软禁,宋太祖赵匡胤总算对他还不错,真正使他大难临头的是北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就在这年冬天,一向强悍的马上皇帝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不明不白的驾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称帝,当年十一月,赵光义就废掉李煜的违命侯,改为陇西郡公,并常常用言语悔辱李煜,使李煜十分难堪,而面对宋太宗的羞辱,李煜只能强颜欢笑。这一年,他38岁,却跟他的南唐故国一样,迅速老去。
最让李煜痛心疾首的是,皇后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自己却无力保护。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的元宵节,小周公奉诏到宫中庆贺,不料自元宵入宫后直到正月将尽才回来。李煜急得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家中恨声连天,且又无可奈何。小周后回来后放声痛哭,大骂李煜,无奈的李煜只有低头忍受,转身回避,一句怨言也不敢说。
原来,赵光义早就看上了花容月貌的小周后,小周后一入宫就被强行临幸了,一连半个月,赵光义一直缠着小周后。不仅如此,变态的赵光义还常常当着众人凌辱小周后,更有甚者,这个厚颜无耻的赵光义还把宫庭画师叫来,将临幸小周后的场面进行了写生绘画,题为“熙陵幸小周后图”。身性懦弱的李煜知道这一切后,不禁长叹,仰天流泪,要知道小周后不仅是他最宠爱的皇后,更是他被俘后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受此奇耻大辱,不要说曾经是一位国君了,哪个男人能受得了?!而此时的李煜,只能用一首又一首地填写思念故国的词曲来表达自己丧国之痛和爱妻受辱的愤懑心情。作为亡国之君,除了这些,他还能干什么呢?
五、大小周后
说到李煜的后宫生活,大小周后是绕不开的话题,她们姐妹俩是南唐大臣周宗的一对掌上明珠,均在不同的时段被李煜封为皇后。
大周后,字娥皇,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高雅,棋艺精堪,史书上说她“晓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工琵琶”,李煜登基后即立妃周氏为皇后。他俩成婚那年,大周后19岁,李煜18岁,大周后嫁李煜之后,受到专宠。一个雪夜,李煜与大周后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月色美景,酒至半酣,大周后邀请李煜跳舞,半醉的李煜笑着说,要我跳也可以,只要你能谱出新曲来,我就能随曲而舞。
大周后微微一笑,即命人取来笔墨,史书称她“喉无滞声,笔无停思”,一边唱一边写,须臾间就谱了一首新曲。李煜接过来一看,大声道妙,立即让乐队演奏,自己则随着音乐舞了起来,大周后所作的这首曲子也因此被称为《邀醉舞破》。这两人结婚的头几年,几乎是天天过着这样的生活,李煜为大周后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词,来表现他们的恩爱和自己对大周后的迷恋,在南唐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过得最消遥的莫过于此二人了。
大周后并不迷恋权术,享乐奢靡的生活,才是她的追求。传说,她特别喜欢置身于香风薰雾之中,李煜投其所好,在宫中专门设置了“司香宫女”,所用焚香器具均为金玉精心打造,很是奢华。大周后十二分会打扮,本就“雪莹修容、纤眉范月”,还创造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朵”等妆容,纤丽袅娜,如同仙子下凡一般。李煜非常着迷,便在宫中建了一个“锦洞天”,打造得金碧辉煌,宫中所有的妃子都争相效仿大周后的妆容在锦洞天歌舞升平。
我们都知道盛唐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有一名曲“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后失传,李煜偶然得到了残谱,宫中的乐师都无法恢复演奏。大周后亲自整理乐谱,居然用琵琶弹了出来,可见大周后的音律造诣是何等的高深莫测。
都说红颜薄命,没过多久,大周后病倒了,病中更是受到了双重打击,加剧了她的病情:一是4岁的幼子夭折,二是偶然发现了自己15岁的妹妹已与李煜有了私情,悲恨之余,这位风华绝代的佳人便香消玉殒了。死前,她亲手将自己用的“烧槽琵琶”和一只戴在手臂上的玉环留给李煜作为纪念,然后沐浴更衣,化好妆,并亲手将一枚寓意“枯而不朽、再生之意”的玉蝉含在口中,静静逝去,享年29虚岁。
小周后,名不详,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立为皇后,容貌美丽,神采端静,有才情,曾创作《击蒙小叶子格》一卷,是叶子戏规则的早期记录,前半生穷尽奢华宠爱,后半生满是凄凉。
因是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经常出入宫中游玩,并深得李煜之母钟皇太后的喜欢。大周后卧病在床期间,便与李煜有了私情,起初大周后并不知晓,一天,大周后发现自己的妹妹站在自己的帷帐外,先是吓了一跳,然后问她来了多久。小周后当时只有15岁,年幼无知,便老实地说已经来了好久,大周后听了,什么都明白了,心中又气又恨,把头转向一边,至死面不外向。
大周后去世后,妹妹就成了皇后人选,但因为她年纪太小,连礼服都撑不起来,加上李煜的母亲钟皇太后去世,李煜要守孝三年,所以四年后李煜用皇家规格最高的礼仪迎娶了小周后。这期间,二人只能偷情,而这四年里,李煜写给小周后的描述二人偷情的诗词都被大臣和老百姓早就耳熟能详了,还时不时的来两句,但是李煜并不生气。李煜迎娶小周后之后,依然不改本性,虽然小周后的才情不如大周后,但年轻貌美,李煜对她十分迷恋,宠爱超过了大周后。
小周后性奢侈,李煜就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广植梅花,花间设置数处彩画小木亭,仅供二人在其中欢乐。
小周后也擅音律,好焚香,自制奢侈精美焚香器具,白天时垂帘焚香,满殿氤氲,小周后端坐其中,如坠云雾,安寝时,就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发出,沁人肺腑,号为“帐中香”。小周后与李煜还日夕研究,将茶乳做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李煜将外夷所出产芳香食品汇集起来,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或煎成羹汤,供二人御用,因芬芳袭人,入口清香,取名“内香筵”。
小周后酷爱穿绿色衣服,她的衾枕帷幄,裙带衣饰,乃至钗环珠宝,均为青碧。宫女的见她穿着青绿色的衣服,飘然出尘,宛如仙子,十分羡慕,纷纷仿效。宫女们又嫌弃宫外染的青绿色不够纯正,便亲自动手染。一次,一个宫女染了一匹绢,凉在屋外,夜里忘了收回来,第二天一看,发现这绢被露水沾湿后,颜色更加清丽鲜艳,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很好,从此以后,宫中就以露水染绿布,称之为“天水碧”。
南唐亡国后,小周后随李煜一起到了汴梁,日子就象从天上一下子落到地狱一般,虽被封为郑国夫人,实质是软禁被囚,到了赵光义当皇帝,就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为了李煜的安全,她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
自李煜被赵光义毒杀之后,小周后再不入宫,在李煜的牌位前守丧,整天失魂落魄,茶饭不思,以泪洗面。几个月后,她也自杀,追随李煜而去,与她姐姐一样,年仅29虚岁。直到清代,还有人在赞美她与李煜的美好爱情。
李煜在位时的穷奢极欲已达到疯狂的地步,这里穿插一段他为另外一位奇特的妃子打造的奢侈程度。这位名叫窅娘的妃子,出身贫寒,本来是个采莲女,16岁选进宫中,据说她是一名混血儿,眼睛与中原人不一样,双目深陷,所以李煜赐名为窅娘。
窅娘特别善于跳金莲舞,跳舞时还用锦帛把脚缠起来,让人看上去其足很小,弯弯的就象新月一般,再穿上素色的袜子,在李煜为她用纯金打造的六尺莲花台上翩翩起舞,象飞一样,非常动人,因此也很受李煜的宠爱。
我们知道,女子缠足的风气起于五代,而窅娘则是先行者,为这种陋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从宋代开始,名门闺秀都以缠足为美,渐渐发展到民间,并到了变态的地步,直到民国时代才被废除。
六、千古词帝
“作为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之所以能被后人捧上“千古词帝”的神坛,除了他才华外,还与他的一生经历休戚相关。他的一生大致经历了“醉迷艺术、声色犬马、愁苦旦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词作风格各个所长。文人墨客之所以喜欢他的后期词作,是因为在亡国后饱受耻辱、思念故国而产生切肤之痛的心灵共鸣,每一首词都是以血与泪凝成的,如此他才能将词作推向后人无法超越的巅峰。
据统计,李煜共留下文集30卷,杂说百余篇,现存词作44首。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囊括了古代所有的词作,我们不妨看看他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作的评价:“温飞卿(温庭筠)之词,句秀也;韦端己(韦庄)之词,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美成(周邦彦)、稼轩(辛弃疾)数人而已”。由此可见,李煜“千古词帝”的名号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下面,笔者就随着李煜的生活足迹,将他的部分神秀词作徐徐拉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渔夫》是为《春江钓叟图》而题作,李煜借用渔夫的独立自由,来表达他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从这两首词中看,哪有一点想争皇位的气慨?三千里地山河的好处还不如做个惬意的垂钓者。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初。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玉楼春》是南唐全盛时期创作的代表作,描写他做皇帝时在宫廷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夜幕降临,嫔妃们化妆好鱼贯而入,歌舞跳起来,美酒喝起来,尽兴而归时不要燃亮烛花焰火,且待骑马踏着清夜月色醉归而去。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据考,李煜这首《一斛珠》,为此调首创,也是他与大周后新婚不久,过着两人整日耳鬓厮磨的享乐生活。一曲清词,将大周后艳丽娇憨的风情跃然纸上,描写了女主人从化妆出场到赴宴终场,而后进入闺房乐趣的全过程,其中充满了戏剧情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一首《菩萨蛮》,是他与小周后婚前在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幽会时的作品,词作毫无忌讳把二人偷情的场景写得绘声绘色。尽管字、词、句都写得暴露、狎昵、猥亵,但读来反而感到坦率和真切,极俚、极真、极动人。王国维称这首词是“专作情语而绝妙”。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是李煜亡国之初的词作,上阕写南唐曾经的繁华,下阕写亡国后的凄惨。全词平淡写实、缠绵悱恻、萦回不绝,音韵铿锵、境界艳丽、另辟蹊径。李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词常常遣词造句如道家常,却又直入人心,每句都是明白话,其中所含感情却沉郁深厚。
我们从这首词中不难发现,李煜还真的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他理应愧对的是列祖列宗,愧对的是锦绣山河,愧对的是黎民百姓,而他的结尾却是愧对宫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在汴京过着长嘘短叹的清苦日子,好在还有小周后相伴,总算增加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但对故国深切的眷念,仍然感到无尽的悲凉。这首《浪淘沙》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生动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难以排遣失落的艺术形象。上片采用倒叙手法,从潺潺雨声惊醒,春日夜寒,却想待在梦中不出来,才能贪得梦境中的一时欢乐,下片叙写现实,一切都已物事人非了,今昔对比,似天上人间之别。《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是李煜首次演变为长短句。
李煜虽然失去了南唐国主的宝座,但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囚禁期间,一位懦弱的天才赤子,在饱受摧残和折磨后,反而造就了一颗词坛的璀璨巨星,迎来了他登上词坛高峰的地位。李煜后期的词作一改往日金粉之气,也跳出晚唐花间词的小格局,以一己之力,把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为后来成就宋词的丰碑打下坚实的基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一首首直抒胸臆、哀婉凄凉、泣尽以血、自然浑成的词作,哪一首都是意境深远、情真语挚、称奇叹赏、古今罕见的艺术绝唱。清代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宋代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又何尝不是对李煜词作的真实写照呢?
七、因词殒命
李煜被俘虏后的生活惨不忍睹,从金陵的安富尊荣的奢华享乐,到汴梁的阶下囚徒的萧瑟凄凉,李煌和小周后满腔都是悲痛和怨恨。终于,又迎来了一个七夕,公元978年的七巧节,这天也是他42岁的生日。醉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欺凌到几乎麻木的李煜,构起了对不堪回首的诸多往事的痛思苦恋,促动愁肠,胸中的悲愤一起倾泻出来,那些快乐和痛苦的记忆汇聚在一起,道出了自己无限的心酸和一生的愁绪,由此也诞生了中国诗词史上最具有感染力的,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以最感人的词,书写了心中最深沉的悲痛和最真实的情感。后人将此词定为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思想价值之“三高”,称婉约词派的巅峰之作。
小周后看着这首词,不禁感慨万分,便轻启朱唇,歌声哀怨地唱了起来,李煜乘着酒兴,亲自吹着玉笛相和。他们一吹一唱,音韵凄楚,闻之心碎,哪知道大难即将临头啊。这笛韵歌声,早就被赵光义派来暗中监视的人听得明白,飞奔之宫中报告了。
赵光义大发雷霆,想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已被俘三年多了,仍然对大宋不满,对现状不满,还在“故国不堪回首”,还在愁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想造反吗?赵光义反正也把他们夫妻二人羞辱够了,也玩够了,便恼羞成怒,当即命秦王赵廷美,代表他前去以祝寿为名,赐一剂“牵机药酒”给李煜。李煜哪知道啊,喝完后身体象大虾一样蜷成一团,在万分痛苦中死去。
牵机毒药,在古代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毒药,与鹤顶红、钩吻(断肠草)三种毒性并列,古代无数王侯将相、后宫嫔妃都死于此毒药。而牵机药的毒性是最令人痛苦的,是一种地狱般的折磨,此毒的主要成份是中药马钱子碱,若过量配制,服用后腹中剧痛,致头足相就,人体佝偻蜷缩,如古代织布时的牵机状。同时破坏大脑神经系统,全身抽搐痉挛,肌肉萎缩,越是挣扎,越是痛苦,即便是人已死了,尸体仍然会继续抽搐。
李煜,自无心称帝到登基为帝,再走上亡国之君的道路,因他的赤心之心、艺术天才、贪图享乐、多愁善感、混沌不分造就了悲催的一生。作为亡国之君,要么做以身殉国的崇祯,那么做乐不思蜀的刘禅,他既不敢赴死,又不甘苟活,整日想着他的故国、他的宫殿、他的朱颜,这无疑是在自掘坟墓。“成也诗词,败也诗词”,作为一代君王,他是个惨败者,然而作为千古词帝,他将永垂青史。
参考资料:
1.薛居正等人著《旧五代史》
2.欧阳修著《新五代史》
3.王国维著《人间词话》
4.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5.杨敏如著《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6.木溪著《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2023年10月2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