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21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刘禹锡:壮志未酬诗情豪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7日   作者:徐国华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籍贯存在徐州、洛阳、嘉兴三种说法,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自称先祖为汉代中山靖王刘胜。

刘禹锡“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因与韦应物、白居易三人都做过苏州刺史,均为黎民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苏州人建“三贤堂”,合称三刺史为“三杰”后期,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紫金鱼袋

一生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诗作现存800余首,诗集12卷,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子刘子自传》等等。除诗歌论文外,辞赋造诣颇高,现代古文学史专家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辞赋家,柳宗元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并因体弱多病,久病成医,著有医书《传信方》(元代后失传,相关药方并入其它医学典籍,保留至今)。

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天才文人,纵然没有去过某地,就能写出相关的传世作品,正如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仅凭朋友的一张画就能写出《岳阳楼记》一样。刘禹锡一辈子没有到过南京,唯一与南京交集的是晚年乘船在江上对南京城匆匆的一瞥,但他却写出了《金陵五首》,尤其是前二者《石头城》与《乌衣巷》。据说,白居易读罢,赞叹良久道:后世的人写金陵,不会比他写得更好了。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五首》给人以世事无常,沧海桑田的历史轮回感,让人感觉到他是个深沉内敛的人,如果你这样看待他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如果是深沉内敛的话,大唐就少有外向豪放的文人了。

事情要从公元793年说起,那年他才2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华,经过多年的家教、自身的努力和对文学的天份,他的才华已在洛阳与长安负有盛名,于是从河南来到京城参加科举。对他而言,出类拔萃,科举仅是走个过程而已,事实也正是如此,他的科举之路顺畅得很,一举考中进士,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全是一次性顺利通过,可以称之为“考神”,随之释褐为“太子校书”。

不过,在这一期考生里,似乎有一位叫柳宗元的人更牛,排名在他的前面,年龄比他小,名气比他大。见到高人,刘禹锡岂能放过,怀着好奇心,他去拜访了柳宗元,作为豪爽的性情社交家,他很快就跟柳宗元搭上了友谊的小船,而且,这种友情持续了一辈子。

“太子校书”一职,虽然职位不高,但权力很大,是当宰相的潜力股。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他与柳宗元等人卷进入政治漩涡,为他后来23年的漫漫被贬之路埋下了伏笔,打开了序幕。

太子李诵,跟他爹唐德宗不一样。唐德宗时期,唐朝国力已经衰弱,内外交困,整个大唐一付江河日下的样子,唐德宗早年也曾经励志折腾两下,没有成功,后来干脆得过且过。太子李诵一心想改变这种局面,恢复大唐往日的荣光,就等着他老爸挂了继位后大显身手。而二王(王叔文、王伾)是李诵的陪读官,也是李诵最信赖的人。王叔文在为太子招兵买马时,看中了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几个年年轻有为的人,他们几个血气方刚,还有一身的本领,心中都有更高的理想,同时也看到了国家的乱象,也想为振兴大唐竭尽全力,于是便结为同盟,想干一番大事业。

公元805年,唐德宗一命呜呼,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改革的机会终于来了。可是,世事难料,人走霉运时,喝口水都塞牙,继位时的唐顺宗,不久身体上出了问题,体弱多病,中风不能说话,耳朵还有问题,几乎瘫痪。怎么办?这革新还要不要搞?二王与几个人一合计,必须得搞,趁着顺宗还有口活气,放手一搏。于是乎,半年之内,他们把所有计划好的革新政策全部推出,包括减少税赋、惩治宦官、打击藩政、加强中央集权等等。这一班人还在不知深浅,自以为得意,可是这帮头青哪里知道,他们已在作死的边缘展翅高飞了。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革新变法,除了宋朝以外,推行者几乎没有一个是有好结果的。王叔文等人觉得自己打了一付好牌,就等着分红获利呢,殊不知,革新必然要触犯大多数权贵的利益,国家已经如此了,藩政、官僚、宦官、外戚哪一个是吃素的?他们就提出了一点陛下已经无法履行职责,请让太子监国。太子李纯还没有继位,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收拾了革新集团,王叔文被贬出京,一年后踢死;王伾被贬,一年后病死;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程异、凌准、韩晔、韦执谊、陈谏八位革新官员纷纷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司马。就这样持续仅百日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被贬为郎州(湖南常德)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湖南永州)司马,古时司马一职,基本是空闲的虚职,手中没有实权。

此时柳宗元孤独郁闷到了极点,十二分不爽,有诗为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有人说这是史上最孤单寂寞冷的诗,宏大的画面里除了江上孤零零的一个人,没有飞鸟,没有走兽,那钓鱼都是行为艺术,水下根本没鱼,如此空冷苍凉,寒气彻骨,柳宗元的心情可见一斑。

而被贬的刘禹锡却是另外一种豪情,他的情绪依然高涨,地球照样转,人活着就好。他在郎州过得非常乐哈,穷乡僻壤的朗州在他的笔下变得可爱,请看他此时的诗作:

《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此诗一出,他真的破纪录了,打破了战国宋玉以来伤春悲秋的感叹,写得豪气干云,他能在不尽人意、艰难困苦时,依然充满了昂扬与高亢。同样是被贬到穷乡僻壤,刘禹锡与柳宗元因性情和性格不同,写出来的千古名作的意象却是大相径庭。

在朗州,刘禹锡经常参加少数民族的祭祀等传统活动,还亲自写新歌教给大家,等十年后离开时,当地少数民族唱得歌词大多数都已经是他创作的。其间,他的上司还故意刁难他,让他半年时间内搬了三次家,面积越搬越小,家中拥挤不堪。于是,刘禹锡终于愤怒了,他奋然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且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公元806年,唐顺宗稀里糊涂地死了,距离他继位才200天左右,随后,王叔文被赐死,昔日跟王叔文一起同盟的人纷纷跟他划清界限,有的甚至还间接踩上一脚,以谋得政治上位。而刘禹锡不但没有落井下石捞取政治上的好处,还写了一片文章《华佗论》来悼念他,借用曹操杀华佗的故事来影射朝廷陷害忠良,这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呀,且看下面刘禹锡还有胆子更大的举动。

十年后,朝延终于想起了外放的这几位司马,估计他们也反省得差不多了,也考虑到他们的确有才,于是一纸诏令宣他们回京,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都回来了。回来以后当然要看看久违的京城,刘禹锡他们先去了牡丹园,牡丹是大唐的国花,十年前的牡丹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如今却冷冷清清。一问知,最近京城出了个网红打卡地,叫玄都观,大家都去那里看桃花了。等他们到了玄都观,刘禹锡一看这里人山人海的样子,就气上心来,说你们看看这些看桃花的人,像不像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那些没骨气的人啊。越说越来气,干脆提笔写下了一首诗《玄都观桃花》(又名《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蔑视之情,跃然纸上。柳宗元他们一看想阻拦已来不及,忙说,这一下又要捅大篓子了,刘禹锡还振振有词说,我说得不对吗?这下,刘禹锡可是遇上了“挑花劫”了。诗一传开,几乎得罪了所有朝廷官员,新贵们都认为是在讥讽他们,是刘禹锡被贬后,他们靠着阿谀逢迎爬上高位的,简直是太瞧不起人了,也太恃才傲物,要是当初他不被贬,我们都“歇菜”(网络用语)了?最后经过小人的演绎,上升到讥讽皇上。

果不其然,朝廷认为刘禹锡他们反省得不彻底啊,必须到更远的地方去继续反省。于是刚回京一年,屁股刚坐热,刘禹锡被贬为播州(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广西柳州)刺史。要知道,当时的贵州比两广还要荒凉,整个处在大山之中,说是被贬,其实跟流放差不多。柳宗元得知刘禹锡被贬播州后大哭道,播州哪里是人能呆的地方,都是少数民族,刘哥高堂老母随他去那么蛮荒的地方,焉有命在啊。于是柳宗元上书朝廷请求与刘禹锡对换地方,朝廷驳回后,他就再次上书,搞得皇帝都急眼了,明确表示你再上书,就对你不客气,柳宗元始终不为所动,坚决要求对换。这时候,晋国公裴度(与刘禹锡甚好)劝皇帝说,我们大唐自古以来以孝治国,柳宗元说得不是没道理,刘禹锡老母80多了,要是真的死在路上,恐怕对陛下的名声有损啊。就这样几经周折,最终将刘禹锡的播州刺史改为连州(广东连州)刺史,柳宗元此举,可以说绝对算得上是义薄云天了。

从长安出发赴任,刘、柳两人有一大段同路,两人结伴而行,一路上有诗有酒,倒是不寂苦,刘禹锡甚至十分逍遥,等到了湖南衡阳不得不分道扬镳了,两人是依依惜别。柳宗元还为刘禹锡写下了一首七绝: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诗里表达了两人对二十年友情的珍惜,也憧憬着将来退休后能当邻居一同终老的美好向往。同时,柳宗元还嘱咐刘禹锡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别总是把不住门,好好活着,等到我们将来再会的那一天。两人就此分别,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柳宗元是个好官,居庙堂而忧虑天下,到地方就挂念辖区的老百姓,无论是在永州,还是在柳州,都留下相当好的口碑,而他自己根本没有攒下什么个人财产。几年后,朝延也觉得柳宗元在地方上屈才了,调他回京任用,可是柳宗元已经不可能再回京了,他于当年11月病逝在柳州任上。

连州与柳州相距400多公里,刘禹锡在连州过得不错,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由于体质较弱,空闲了还研究起了草药,不时捣鼓些草药配方,四处搜集各类药方,为亲朋好友和当地百姓治病,效果堪佳,并著有《传信方》医书。刘禹锡因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去世,护送灵柩回老家,临行前,柳宗元书信来往还好好的,还给他写信悼念诗文。路过衡阳时,刘禹锡却接到了柳宗元去世的恶耗,他顿时号啕大哭,史书记载他“惊豪大叫,如得狂病”,立即停下来为柳宗元料理后事。柳宗元一辈子清廉,实在是没有家底,在他预感到自己快不行时,留下一封书信给刘禹锡,有二件事相托,一是拜托他帮助整理自己的文稿,二是自己身后还留有四个子女,实在是囊中羞涩,就麻烦刘兄帮助养大成人了,他始终视刘禹锡是值得托付的知己和挚友。也幸亏刘禹锡酬资刊印,我们今天才能看到柳宗元的《黔之驴》、《捕蛇者说》、《江雪》、《永州八记》等这些经典传世作品,并收养了柳宗元的孩子们。

刘禹锡一边料理柳宗元的后事,一边写信给韩愈,请他为柳宗元写墓志铭。韩愈是当时的文章泰斗,也是写墓志铭的第一大家,由他来给柳宗元写墓志铭是最恰当不过了。韩愈帮人写墓志铭很贵,不是一般人付得起的,按现在的价为计算,怎么的也要十万元起步,几十万也不稀罕。但是,给柳宗元写墓志铭,他分文未收,一方面他与柳宗元也算是至交好友我们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他们都是写散文的高手,而唐代就他们二位,睹文思人啊。另一方面,韩愈也是感动于柳宗元的人格。韩愈果然不负众望,把柳宗元的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写成了千古名篇。

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驾崩,这个始终不待见刘禹锡等人的皇帝没了,以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也有了转机。次年,他调任夔州(四川)刺史,从连州到夔州,表面上是平调,其实是升迁了,因为唐代的刺史之间有所不同,一线城市,如扬州、益州的刺史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而连州刺史相当于四线城市的小市长,夔州处于长江航运线上,当时还是比较繁华的二线城市。

在夔州,刘禹锡一身的艺术细胞无处释放,他把目光瞄准当地人的业余生活,当地人十分喜爱唱山,尤其喜欢一种叫《竹枝词》的曲子,唱来唱去就那么几首,单调得很。于是,他大笔一挥,整整11首《竹枝词》,加上《浪淘沙》共有近30首脱颖而出。这些曲子一经传唱,便风靡各地,经久不衰,直到宋代还有人在唱,下面我们引几首: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九首

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公元826年,刘禹锡终于等到了再次调回京城的通知,距他初次被贬出京,已经过了23年,此时他已是55岁的小老头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到了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再去玄都观看桃花,当年在这里栽了跟头,如今回来必须要把面子找回来。好在,当初打击他们的权贵和党羽如今差不多都衰败了,玄都观的桃花也早已没了踪影,到处一片荒凉,许多地方都改成了菜园子。刘禹锡洋洋得意,大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喜悦,大大方方地又挥笔写了一首桃花诗: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字里行间满是自信和傲气,距第一次写《玄都观桃花》已过了14年,雨雪风霜并没有将这颗顽石打磨圆,满是对那些政敌的嘲讽,尽显历经磨难,终于熬出头的人生自豪,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啊!殊不知,诗一经传开,朝中大臣又认定他是指桑骂槐,纷纷上表提议不能给他重要职位,只给了他一些闲职敷衍,后又排挤出京,任苏州刺史,终与京城无缘,虽然不同于上次那样被贬,但实际上又遭了“桃花劫”。

上文提到唐朝诗人有好几对CP组合,无独有偶的是,元稹死后,“元白”组合散了,但白居易却在扬州遇见了失去“刘柳”组合的刘禹锡,这两个人走到一起,组成了新的CP组合“刘白”,名气相当,脾气相投,很快就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白居易早就对刘禹锡慕名已久,但是在扬州第一次见面时,都50多岁了,免不了痛快饮酒,酒至酣处,白居易拿着筷子,敲着盘子做节拍,即兴为刘禹锡吟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刘禹锡在家族同辈中排序第二十八位。

诗中大致的意思是,为刘禹锡的才华和豪放而感叹和对其被贬二十三年而鸣不平。

刘禹锡哪甘示弱啊,激动之余,当即起身答谢白居易一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乐天为白居易的字

刘禹锡先后在苏州、汝州(河南)做刺史时,人生进入平稳期。直到公元836年,他65岁时,感觉身体与腿脚都不太行了,申请调回东都洛阳,担任闲职,开始正式过上养老的生活。为什么不去长安呢?长安当时很乱,牛李党争,如火如荼,宦官十分嚣张,头一年,宦官仇士良发动了“甘露之变”,连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朝廷与宫中死亡千余人,刘禹锡老了,折腾不起,眼不见为净。

也就是在那年的一个午后,刘禹锡正在书房息憩,一个人突然推门而入,他抬眼一看,惊喜地跳了起来,赶紧过去抱住了对方。原来是韩泰,当年参与永贞革新的八司马之一,当年一别,三十多年没见,两人抱在起,又哭又笑,时光催人老,当年意气风发的新科进士,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了。得知韩泰要前往湖州任刺史,这一别,也不知今生还会不会见面。刘禹锡做,为韩泰饯行,宴席场面排场很大,揣起酒杯,刘禹锡非常感慨,当年这群志同道合的人,如今就剩俩了,当年我们是为国家振兴,我们没错,但付出的代价惨重,几乎是半生光阴,但是不后悔。

刘禹锡建议,第一杯酒献给当年一起为大唐忠心努力而奋斗的王叔文和柳宗元等同事,第二杯送给他们曾经的敌人。没错,永贞革新是失败了,而且很惨,但又能怎样呢?他们是问心无愧的,反观这些敌人,坟头草都长好几米了。想到这里他心里就爽,斗不过你,但我能顽强地活着,熬死你们。放下酒杯,刘禹锡又不由自主地难过起来,柳宗元要是还在就好了,于是他又挥笔一口气写下了五首诗,引其二首: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其一

昔年意气结群英,

几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江南零落尽,

两人相见洛阳城。

其二

今朝无意诉离杯,

何况清弦急管催。

本欲醉中轻远别,

不知翻引酒悲来。

公元842年,刘禹锡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动手给自己写起自传《子刘子自传》,把多年前宫廷的皇位禅让永贞革新的内幕细节和盘托出。现在叫本朝皇室案解密,这种事一般人大概是没这个胆子写的,也就刘禹锡敢,不过,事情已过去四十年多了,皇帝都换了好几茬了,加上他也没几天活头了,到没惹来什么麻烦。当年秋天(842年),一位敢做敢说的人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洛阳病逝,享年71岁,追赠为户部尚书,葬于河南荥阳。

白居易悲痛欲绝,写诗悼念好友:

《哭刘尚书梦得》

四海齐名白与刘,

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朝日,

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

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

应共微之地下流。

如何评价刘禹锡这一生?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可惜政治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生性豁达,坚信理想,战斗精神十足,他的去世,让当时的文坛少了一位豪放的战士。他的乐观不仅反映在生活态度上,也写进了他的诗文里,催人奋进。大半生跌落在泥潭里,总能豪气一笑,用一颗坚定而强大的心,硬是把充满艰辛的日子嚼出独特的美味来。

注:参考资料

1.《刘禹锡传》孙琴安著

2.《刘禹锡传》任见著

3.《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卞敏、卞宁著

4.《新唐书·刘禹锡传》

0
  • 上一篇:出院有感(二首)
  • 下一篇:七律·老战友暮秋聚首罗星洲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