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友中,不少是集邮爱好者,闲聊时,他们常常邮讯相传递,珍品共赏析,在盛泽镇上举办邮展。我耳濡目染,兴趣萌生。
最近,适逢王先生显宝,慷慨分享给邮友。王先生在方寸天地间精耕细作38年,珍藏清代珍稀邮品数百枚,令我大饱眼福,经他娓娓动听地讲述邮品背后的故事,观者听得出神,增趣益智。
清代自1878年发行我国第一套邮票以来,鉴于时代局限,从图案、纸质到印刷虽不如当今邮票,但是也有其特点。邮票上方有“大清”二字,中间写有英文“CHlNA”,可谓西为中用。为显示皇帝的威严,与清代军旗一样,以蟠龙为图。右面写有“邮政局”。左边是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一分银是一个银元的1%,其称为“大龙票”。由于使用频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便发行有别于前者的邮票,被称之为“小龙票”。另一种是暂用邮票,显得更为简单,只标上“1、2”等数字,暂作洋银1、2分等。
清代邮票的发行部门不是邮政局,而是外国人把持的海关。图案设计上,也不乏精美的邮票,例如印有双鱼太极图水印图案。有的则盖上发邮地名。大龙票的邮资面额不是按平信、挂号信区分的,而是按邮寄的距离来确定的。邮票的印刷一般是凸版印刷,个别的是凹版印刷。有一套邮票的印刷由意大利籍人乔索内采用定制的太极图水印进口纸。一个银元大小的邮戳十分亮眼。它用中英文标明发出邮局的地名,同时出现公历、农历,堪称中西合璧。
一套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更是让人大开眼界,那是专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发行的邮票,可见当时朝官多么阿谀逢迎。这个老佛爷,在国家危机四伏,日寇伺机侵华之机,还奢侈庆寿。图案以“福”字为中心,五福(蝙蝠)捧寿,蟠龙帆船等图案表示庆贺。
边观边听,方寸仿佛一本历史书,记录了时代的演变。抚今追昔,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