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城镇,有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的风格,还有“门千户万疑无路,机杼声声入耳酣”的独特弄堂,幽深的弄堂建造了众多的石库门民宅。老镇区虽经历史沧桑,一度繁华的街道风貌易容,然而不少的街区容貌依然。
老街老宅有幸遇上城镇微改造好机会,让它们除去岁月“锈迹”,变身为“秀街”,何等美好啊!
来到蚕花里历史风貌街区,正在进行第一期改造工程,这个街区由胡桃街、后街、同仁堂弄、池口弄、豆腐弄、王家弄、梭子弄等街巷构成。信步这个代表盛泽历史人文记忆的街区,遇见旧时光,焕活新风尚。对历史遗存的建筑修旧如旧,保持原有肌理和风貌。这里有1处全国文保单位一一先蚕祠(蚕花殿),祠内供奉蚕神嫘祖,设有吴江丝绸陈列馆,展示吴江丝绸的沧桑巨变。丝绸诗词碑廊陈列“丝绘盛泽美术作品展”,用非遗丝绸绘画展现新时代下盛泽古镇的丝绸文化。今年小满节,适逢小满习俗入列省级非遗项目,新建的小满广场上,连续上演名播江南的小满戏,越锡京剧轮番登场。重阳节期间,举办了“焕发新出发共赴好未来”蚕花文艺演出,苏州公共文化配送的“文化惠民心”专场演出,前来助兴,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先蚕文创馆里面陈列丝绸类佳作,设置巧思满满,声光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此乐享闲暇时光。让深厚的历史以年轻的方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广场南的烧卖博物馆墙上绘有一张全国烧卖分布图,标明不同馅料的数十种特色烧卖。一件件展品陈述着烧卖的历史与制作过程,数十家烧卖店在此供应盛泽特色小吃一一非遗项目的烧卖。顾客享受“边烧边卖”的美味。蚕花路原有街边小店的店招从颜色、字体、材质进行统一设置,却又各具特色。路面实现“白改黑”的沥青路面,走上去更为舒坦。大树掩映的停车场车辆停放有序。从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到场建公共空间,提升了街区的丝绸文化的特色。在这里,与修葺一新的舜湖印象菜场形成融合人气的市集。老街犹在,只是换了容妆,留住了烟火气。
漫步街区,一些细节勾起人们的乡愁,广场地面石雕了一幅大型的新中国成立初《盛泽镇区域示意图》,菜场里展示盛泽村庄、街道的地名,巷子墙上彩绘“七十二条半弄”的图文,挂上数十条弄名牌,市民纷纷前往辨认。古朴宁静的弄堂悄然诉说着过往,代表着一种城镇记忆的保存。一切表明,这是一个承载着城镇历史文脉的街区。曾记得,这里走出了不少的名人雅士,归家院的侠女名姝柳如是,其形象被不少剧种塑造,出现在舞台上。在后街,先后任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的陶模,在入仕前曾避难于此,入塾课徒,其长孙也家居盛泽近30年。中共早期的党员、和平老人邵力子寓居30余年,与柳亚子共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邵之邻居徐蔚南是一位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出版家。
在旧粮库滨河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忙碌着。据有关部门说,这里正建造沿河早茶铺,展示独特的江南水风貌。将建造缩小版的“新庙、新嘉、新春、新善、新源等五座桥,重现盛湖八景中的“五桥晴市”景观,浓缩了桥文化,让市民追寻记忆中的市河古桥,传递着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