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马迁《史记·封禅书》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益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手泰山者也。”
自古受命帝王没有一个不想封禅的,而由于种种原因,封建社会的受命帝王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六位帝王进行了泰山封禅大典,而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等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曾想过,但因各自的因素而未能如愿。
封禅为何如此艰难呢?
什么是封禅?封,即祭天;禅,即祭地。合起来就是祭天地。封禅,对古代帝王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同时还是政治活动和国家大典。封禅耗费巨大,须倾举国之力,历经数月之久。封禅意义在于表明皇位正统,皇帝政绩,粉饰太平,震摄夷敌,巩固地位和权力,祈长寿、成仙。
封禅地点选择泰山,原因有三。一是泰山是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古人认为与天相连。二是古人的东方崇拜,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最高的是泰山;同时东方主木,是五行之首,主生。三是泰山安则四海安,泰山被视为连通上苍神明的圣地,传说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都在泰山进行过祭天仪式。
封禅除了要具备上述条件之外,还必须有祥瑞出现。祥瑞是上天对帝王表彰的一种形式,说明上天认为这个皇帝做得很好,皇帝可以通过封禅向上天汇报工作。传说中的祥瑞有多种形式,出现麒麟凤凰、枯木逢春、禾生双苗等事情和场景。
试看曾经封禅的六位皇帝。据正史记载,第一位在泰山封禅的是秦始皇,以后一些自认为功绩高深的帝王就纷纷效份了。是秦始皇开创了泰山封禅的传统,把泰山正式确定为代表国家统一和天授皇权的圣地,以后泰山就成了贤德明君的专属圣地,那些成就较大有突出政绩的皇帝,就自信满满地登上泰山进行封禅。
秦王汉武不必多说,汉光武帝同样功绩辉煌,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也是治国有方;李治与李隆基虽然晚年都有点糊涂,但早年的统治还是很有建树的,李治在位时,唐朝版图达到了最大;李隆基更不用说,开创了大唐最辉煌的开元盛世。所以这五位皇帝封禅还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宋真宗的功绩与上述五位帝王相比,难以望其项背。他在刚接位时,文治还是不错的,被历史上称为咸平盛世,但在武治方面就显得太窝囊了。宋辽开战,在名相寇准的坚持和策划下,促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宋军大获全胜,但真宗性格懦弱,只想做个守成帝王,没有乘胜追击,放弃了机会,选择和谈,与辽签定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此后,宋辽和平了一百多年,但宋朝每年向大辽进贡岁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相当于大宋财政收入的1%,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收回。宋真宗去泰山封禅两次,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况且大宋时的中国还算不上是大一统王朝。
宋真宗假造“天书神降”以自我标榜其历史地位,其封禅行为受到后代帝王的不齿和嘲讽。宋真宗之后就无封禅,应该与他有关,一些有功绩的帝王不屑于跟他相提并论,是他破坏了封禅的神圣和尊严,例如“康乾盛世”之下的康乾。
封禅大典中国历史上除以上六位外,还有一位皇帝,就是女皇武则天。
自她称帝后一年,国力强盛,也举行了封禅大典,不是去泰山,而是去了嵩山,公元696年腊月,武则天率李氏、武周宗室、文武百官、蕃夷酋使,分别到嵩山峰顶和少室山下趾东南处进行了“封”与“禅”礼,以此昭告天下,天命已改,武周代唐。此前,大唐开国48年唐高宗李治进行封禅大典时,武则天作为皇后随从,以亚献和终献的身份正式参与了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