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基层信息>>

共有 178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我与“沙家浜”的趣事

发表日期:2024年1月9日   作者:翁建中

最近,在《姑苏夕阳红》杂志吴江通联站群,76岁的平望镇老年大学副校长黄酉林高唱一曲沪剧《芦荡火种》选段《月似银钩星似棋》,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博得普遍点赞。沪剧《芦荡火种》后来改编成京剧《沙家浜》。听着黄老师优美的唱腔,我不禁回想起我与“沙家浜”的几段有趣的故事。

看《沙家浜》

196911月插队到本公社(八坼)农创村(当时称农场大队)第二生产队,后来转到了该大队的副业队。一天,会计钟钺如说:“今天晚上省京剧团到平望演出《沙家浜》,有谁愿意收工后一起去看戏?”当时共有八人响应,我是其中之一。

副业队在苏嘉公路“东庄前桥”至平望胜墎农科所之间,距平望镇二十多里路程。那天收工后在食堂吃过晚饭,我们八人就步行至平望镇(因胜墎汽车站的末班车已过)直奔影剧院售票处购票,但被告知戏票已售磬。

这可糟了,终不能白跑一趟吧。好在钟会计神通广大,通过朋友找到影剧院负责人。被我们感动了的这位负责人,就决定临时加了八个位子,置在第一排前面。京剧《沙家浜》此前我看过电影,也看过邻近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模仿演出,但观看正规剧团演出还是第一次,且与台上演员这么近距离,演员们的细微装饰和每个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真是“高级”享受。

演出结束后又步行回到副业队,时间已是半夜。虽然觉得有点累,但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

唱《沙家浜》

我在副业队时,一段时间负责放鸡。一天上午,我摇着“鸡船”(即在大木船上装个顶棚,船里有一百多只鸡)到该大队的一个叫“山荡”的内湖对面放养。将近中午时分,又将鸡门召回“鸡船”摇回副业队。当摇过湖面三分之二处,忽然船摇不动了。我一看不好,原来船头有裂缝,湖水正哗哗地顺着裂缝灌进船舱,船体也开始下沉。正在危难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船进水后,一百多只鸡受到惊吓,纷纷躲进船稍位置。这样,船头就抬高至裂缝处以上,湖水也就暂时灌不进来了。当时正值中午时分,社员们都在家中做饭吃饭,对岸大路上空无一人,我就是喊破嗓子也无人听见啊。好在船一时半晌不会再下沉,只好等吧。这时,我忽然觉得处境有点象《沙家浜》中伤病员在芦荡中坚持的情境,就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听对岸响数枪声震芦荡,这几天多情况勤了望费猜想,不由我心潮气伏似长江……”唱了《沙家浜》又唱《红灯记》:“獄警传、似狼吼,我迈步出监……”似乎还有点视死如归的感觉。这样唱了大约半个小时,对岸大路上终于来了下午出工的社员。我忙喊话求救,他们赶紧奔副业队报告,于是来船来人,将我和鸡们解救出来。

用《沙家浜》

我插队后,空闲时间经常为大队墙报写好人好事之类的小文章。当时,农场大队已经是县里的样板大队。一天,在该大队蹲点的公社广播站长兼报道员袁国良找到我,要我试着写一篇农场大队这几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取农副业生产全面丰收的广播稿,我欣然答应。写文章要先起个题目呀。我想起了上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沈一鸣曾对我说过:“写文章如能起一个既醒目又符合文章主题的好题目,这篇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那起个什么题目呢?想啊想。有了,就用《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一句唱词:“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吧。于是就白天劳动时打腹稿,晚上坐在小板凳上,床铺当桌子写文章。几天后写好一篇长篇通讯送给袁老师看。他先称赞文章题目起得好,正文稍帮我修改后发县广播站,没几天就头条播送。播送那天,公社党委在联民大队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党委书记在高音喇叭里听到我写的文章,就问袁老师文章是谁写的,得知是我写的,书记很高兴。后来袁老师经常约我写写“三农“方面的广播稿,并让我参加县里的写作培训和表彰会议。一年多后,袁老师升任县委办公室秘书,他的广播站报道员一职就顺理成章的由我接任。

在公社广播站当了三年报道员(俗称“土记者”),19791月,知识青年全部返城。公社党委因要借用我,就向县里建议将我安排在农村信用社(即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当时我觉得安排在农村信用社,要经常下乡,甚至要打起背包到乡下蹲点,非常辛苦,并不比安排在汽车站、粮管所、供销社或者集体商业好。但后来这些单位的职工大多下岗了,而我则一直工作到光荣退休。现在想来,我的人生转折是从写好一篇通讯报道起步的,而这篇通讯报道的题目正是《沙家浜》中的一句唱词:“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游沙家浜

时光荏苒,我退休后得到了一次购物免费旅游沙家浜的活动,我报名参加了。

大巴到了沙家浜景区,我们逐个游览了沙家浜镇、沙家浜湿地公园、芦荡水陆迷宫、红石民族文化村、国防教育园、军事训练基地等。在“春来茶馆,看着“老虎灶”、水缸、柴垛和几张桌椅,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阿庆嫂与刁德一斗智斗勇的场景。在连片的芦荡中,又想起了当年新四军伤病员“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颗松”,在风雨中坚强不屈的群像。在沙家浜镇,“军民鱼水情”的场景又一次在我脑海浮现。当回到景区休息室,观看大型电视机播放《沙家浜》中郭建光唱“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时,我感到特别亲切。

啊,沙家浜,一个令人神往的江南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我目前正在生病住院,我想,待我病好后,将携带家人再游“沙家浜”。

2024年元月8

0
  • 上一篇:芦墟山歌唱响“警民联手防诈骗”
  • 下一篇:十年一梦老教情 满目青山夕照明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