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7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运经弄

发表日期:2024年1月18日   作者:杨传泳

吴江区盛泽镇是以中国丝绸第一镇闻名遐迩,系与苏州、杭州、湖州比肩的四大绸都之一,至今以丝绸纺织为支柱产业,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千强镇第6名。

盛泽地名彰显丝绸文化特色,譬如,列入吴江区首批红色地名录的绸都大道,古代丝绸贸市场的庄面,养蚕缫丝的蚕花路、银丝路,丝绸织物的吴绫路、罗绮路、盛绮路、云锦桥,丝绸后整理的踹坊弄、染坊弄、红坊弄、纺织器材的籰子浜、梭子弄、筘店弄,还有洛阳路、泉州路等10多条“一带一路”的地名。

运经弄,是一条少为人知的古弄堂,地处盛泽东港村,50年前其东还是一片农田。它长不足百米,窄窄的。它的命名更是特殊,保存了古老的丝织前道工序一一“运经”。对于运经,连当今的纺织青工或许也觉得很陌生。

曾记得,小时候我家排了手工拉机,由母亲织绸,手脚并用效率低,强度大。后来,改为脚踏机。家中调丝、摇纡、牵经、织造,均由全家人人动手完成。牵经,就是将籰子上的丝牵成经丝,牵经满了要收经,把经丝打成链条股。此时,盛泽前窑的运经户沈阿龙就来家把它取走,加以整理。

最近,遇到沈家的儿子沈大伯,八旬老人,曾随父到我家取经,他继承父业,干了几十年的运经活儿,直到运经被整浆机替代为止。

说起运经,他说:“这可是累活,难就难在上浆。”“使用的工具有哪些?”他回答说:“设备也简单,一张运床,长2米多,宽2米;1米多长的竹筘、轴头;拨丝筷、捞筘刀和绞棒竹。此外,备有小粉为原料的浆水。”

至于工序,他回忆道:先是把链条股的经丝放到运床上。然后穿筘,穿筘是个复杂活儿,需要计算,根据绸匹的门幅,决定一齿筘扒几根经丝“头”。扒筘时,不能漏齿,不能重穿。。下一步把经落到轴头上,用拨丝筷拨通经路。再上纸塞,才可上浆。上浆很重要,它可以减少经丝间及经丝与绞综间的摩擦,免得经丝擦毛、断头,可顺利织绸。“如何上浆?”我问道。他说,选择晴天,在阳光下上浆。为此,要起早烧透浆水加油,放在竹筘上,移动竹筘。浆水不能太厚,否则竹筘移不动,漏不出浆;也不能太薄,经丝上浆太少。要是时间紧,在阴天上浆,只能靠风吹干了。上了浆的经丝,晒干后回到轴头,用纸或布包好,才可以织绸。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逢上天气好,10多个钟头可以完成一个几百米长的经轴。上浆时,要奔跑,否则太干容易并结。所以,我们常弄好一段,再弄一段的。一天下来,蛮吃力的。””运经有何技术要求?”“现在看来,技术要求不高,但人要做到两要一靠:眼尖,善于发现经丝断头;手巧,熟练捉头、打结,理通经路。完成运经靠腰好,忍受住长期弯腰曲背的操作。”听了沈老伯的一番话,我想起了吴江古代丝绸诗词,“人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毕世辛勤罄有无,了将经卷迓村妇”。运经作为丝织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繁重的劳作,织就锦绣,为人类作出贡献。如今,虽为机械化所替代,但在丝绸织造史上留下不为人们所遗忘的记忆。

运经弄,不单让我们勾起对运经的回忆,更是古老的丝绸文化。

0
  • 上一篇:乡下亲戚热情似火
  • 下一篇: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