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5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走近芦墟

发表日期:2024年3月28日   作者:陈友良

江南的历史名镇众多,吴江的同里、黎里、震泽,大家耳熟能详。但一提起芦墟,可能就有些陌生了。上周六,我和老伴一起去了一趟芦墟,感觉不虚此行。

芦墟古镇,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栅港(隔芦墟塘与浙江相望),西濒汾湖,东达槐字港,称其为吴根越角,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距松陵约25公里,位置偏东南角,原先交通有些闭塞。从去年11月份起,开通了临沪专线(吴江汽车站北是起点站),直达汾湖,然后转乘公交即可到达,来去非常方便。

古镇主体由南北向的一条市河和河两旁的古建组成,首尾长达1000多米。河的南北两端各有一座东西向的单孔石桥。北端为观音桥,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清乾隆35年(1770),间壁上的楹联已模糊不清,是吴江区文物控制保护单位。南端为登云桥,始建于康熙年间,重建于清嘉庆二年(1779),间壁楹联保存完好,一联为“气凌霄汉山河壮,路贯杭闽烟树浓”,一联为“龙光远映千门色,虹影高涵万户春”。登云桥是苏州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两座桥互为呼应,如门神二将守护着古镇芦墟的平安。

穿行在粉墙黛瓦间,见到的是清一色明清至民国的古建筑。而这些古建的最大特点是跨街楼多。跨街楼大门临街,且上层与正屋相连,过道宽窄不一。跨街楼冬暖夏凉,既避免了经商者的日晒雨淋之苦,也为购物的居民提供了遮风挡雨的便利。这些跨街楼保存完好,其中许氏跨街楼和沈氏跨街楼最为有名。芦墟跨街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谓是江南古镇的特色之花,为国内古镇所罕见。

芦墟街上异常宁静,毫无那种狂躁的商业气氛。老房子里大多住着原住民,过着自己日出日落的清静日子。店铺不少,多没有醒目的招牌,销售的大多是生活必需的小百货。只看到一家“九曲弄生煎”店,有一块像样的招牌,并配了一付“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对联,文意及书法都恰到好处。

最有特色的是一家百年老店,名为“施泰兴”,所卖大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老商品,如大瓶散卖的雪花膏,搽皴手用的蛤蜊油,农村妇女扎头用的花毛巾,等等,走进去会让你有一种恍惚回到几十年前的感觉。街上亦有几处小型的菜场,各类时鲜蔬菜,鱼虾鳖蟹,应有尽有。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间烟火味。

还见到一家名为“大块头”的馄饨店,打点得非常干净整洁。因没到饭点,我们看了看就走了。后来听说,大块头馄饨是芦墟的招牌美食,个头很大,肉馅饱满,很有特色。不禁有些后悔,下次再去,一定不能错过。

老店还真不少。其中有一家“生禄斋”名品老店,始创于乾隆36年(1771),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吃过生禄斋月饼,赞不绝口,并命知县年年进贡。不过大门却关着,好像好久没有营业了。

芦墟历史上名人不少,如南宋儒学提举陆大猷、元代书画家陆行直、明代兵部主事袁黄,清代廉吏陆燿,近代南社诗人沈昌眉、沈昌直兄弟等,可惜都未见到故居,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若能恢复名人故居,一定会为古镇增色不少。

还有几处名宅名园,如董宅、怀德堂、菊泉公园等,有的仅剩遗址,有的已被占用,几乎是名存实亡。这些都有待来日去规划整理了。

和其他古镇一样,芦墟也是很有历史来头的。古芦墟在今太浦河北岸的芦北村一带,过去叫北顾里,三国时已成村落,南朝梁太学博士顾野王的儿子安饶、安文曾卜居于此,遂有此名。唐景龙二年(708),在古芦墟南建泗州寺,香火很盛,居民南移,芦墟逐渐繁荣起来。宋元明三代,在此设汾湖巡检司署,芦墟由村落发展为小镇,清康乾年间,居民日增,贸易益盛,被誉为“鱼米之乡”。

如今在登云桥东还有一座城隍庙。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曾在全国推广城隍庙,最低也只建到县治一级。芦墟也建有城隍庙,可见它曾经是多么繁华了。

芦墟这一方净土,难得还保留着原生态,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似是深藏不露的大家闺秀。走在街上,用心品读,感受着时光沉淀之美,好似走进了桃花源。

曾听非遗传承人张舫澜先生吟唱过芦墟山歌,并听说芦墟山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还不知道芦墟在哪儿,只知道芦墟的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可与广西壮族长歌《刘三姐》相媲美。如今见到了芦墟,还真想再听听芦墟山歌。如果有一天,坐在精致的游船上,欣赏着两岸的古朴风光,听船娘唱一曲芦墟山歌,那该是一首多么惬意的诗啊。

期盼着这一天。

0
  • 上一篇:盛世收藏乐趣多
  • 下一篇:雨蒙蒙留园赏春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