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仲夏的灼热,甲辰端午节随风悄悄而至,心中又有些感慨,也许是怀念粽子飘香的滋味,也许是记忆深处浮现的一股书香历史情怀,也许是萦绕在心头的一种乡愁。
儿时的端午满载的是童真童趣,伴着欢声笑语,粽子飘香成为我现在最深的回忆。记得十岁那年,我认了个干娘,干娘家有三个儿子和一个童养媳,没有女儿,所以很喜欢我,就认我做干女儿,那一年的端午节就在干娘家过的,有黄鱼、红枣粽子、蜘蛛蛋、艾草。
什么是蜘蛛蛋呢,我得解释一下,就是拿个鸡蛋,敲个小洞,弄一只小蜘蛛放在里面煮熟,寓意就是小孩吃了一个夏天不长痱子,平平安安的。
艾草大家都知道,可以驱蚊除苍蝇;还有另一种寓意,可以驱灾避难,让家里充满快乐幸福;也寓意着丰收,在端午节互送艾草代表互送好兆头;当然也可以用艾草编织成扫帚,寓意五谷丰登。
义兄们和我一起唱起了端午童谣,“一二三四五,买条黄鱼过端午”。那时的端午节过得很快乐。
临近端午时,农事特别多,农民特别忙,麦子、油菜籽要收割,田里要插秧,蚕宝宝要眠做茧子,所以还要编织柴笼,简称“蚕宝上山”,到了端午节那天,这些农事基本完成,那就意味着农忙结束。八十年代,我们也长大成人了,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农村有个风俗,女婿要到丈母娘家“望山头”准备四蒸笼肉馅糯米糕,四盒绿豆糕,两条黄鱼,一条香烟,还有水果枇杷、桃子等……当时我们队里有好几位姑娘,谁家的女婿越送得多,谁家的丈母娘越是开心。都有攀比的心,我也不例外,我的那位送了很多,我妈笑得合不拢嘴。呵呵,那时的端午节有着幸福满满的味道。
虽然每年过端午吃粽子,却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后来在书本上得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处于对人民生活的一腔赤情,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加之楚国的政治腐败,迫感无力拯救楚国的危亡,在五月初五,便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将一种用糯米做成的食物----粽子投入到汨罗江里,以慰藉这位让人崇敬的诗人,于是便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规矩,在民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了下来。端午节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是一个十分甜蜜的梦幻。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梦也随着岁月的亘迭和时光的轮回,渐渐地让我对端午节的由来和永久不衰的习俗,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她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的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闻着浓浓的香味,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如今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放假三天,赛龙舟、包粽子分外热闹。我不会赛龙舟,也不会包粽子,赋小诗一首,以表对诗人的怀念,祝愿天下子民端午安康!
五月农耕过端午,粽子美味扑鼻香。
纪念屈原为千古,中国传统世代扬。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