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纤”字话千古,一个“纤”字万骨枯,一个“纤”字泪如海,一个“纤”字万卷书。这是我仲夏之时,头顶烈日,行走在苏州市吴江段大运河古纤道上的感慨。悠长大运河,蜿蜒近一千八百里,滔滔运河水,负重前行两千五百年,可称中华璀璨文化的一个奇葩。行于此处,仿佛步入穿越时空的长廊,沿着岁月的脉络,一种古朴而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漫漫河水,那块块石板,仿佛从遥远的时光深处延伸而来,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奇。
中国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唯有大运河与众不同。它南北走向,横跨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级行政区。它穿越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它如此的特别,并非天然形成,长达1794里的河道全部由人工开凿,开创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为灭齐国称霸中原,而沟通长江和淮河开始,到秦汉魏晋,为了输送粮草和兵力,挖运河、疏浚道,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路运输网。从隨朝颇有争议,以百万人生命为代价的大规模开挖疏浚,到元明清三代数百年的努力,建成了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这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史诗啊!
大运河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千年的故事与沧桑。河水悠悠流淌,宛若岁月的长河在静静倾诉。那粼粼的波光中,闪烁着它的辉煌与繁华。往昔,无数的船只在河中穿梭往来,交换了各地的物产与文化,也连接起了不同地域人们的心灵。船夫们的号子声仿佛依然在耳边回荡,那是劳动与奋斗的乐章。纤夫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岸边的土路,脚印被无数脚印覆盖再覆盖,只有泥土诉暗记着曾经的艰辛与坚韧。遥想当年,纤夫们弯着腰,呐喊着,一步步艰难地拉动着船只前行,他们的汗水与力量,都深深烙印在了这古纤道上。
岸边的垂柳依依,轻拂着古老的记忆,它们年复一年地守望着大运河。风吹过,柳枝摇曳,似在与大运河共舞,演绎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隋炀帝三月扬州去看花,康熙帝三下江南,唐伯虎点秋香,白素珍与许仙的爱情故事等等,无不与大运河关联。
傍晚时分,夕阳余辉,照在古纤道上的斑驳光影,仿佛映射出逝去的岁月重现,一艘艘帆船在运河上缓缓驶过,那画面既遥远又清晰。南宋词人蒋捷在《舟过吴江》的词中写道:“江中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词中表达秋娘等人的丈夫们,驶船远渡,飘泊不定,万般辛苦的劳作。以及秋娘等渔家妇女,盼望丈夫安全归来的无奈愁绪。那个年代,景色象今天一样迷人,而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未必那么美好。
漫步在运河畔,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这悠悠的河水,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朝代的更替,见证了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古纤道的存在,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还能触摸到那份久远的历史痕迹。
如今,大运河依然静静地流淌着,往昔木船小舟早已换上铁甲巨船,彩虹般的巨桥横空出世,连通两岸,车流、人流日夜不息。纤夫不见了,能见到的只在影视剧中。岸边的高楼林立,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断,挡住了远望的视野。车龙飞驰的声音不绝于耳,需要伏俯身驱才能听到大运河那低沉的咏唱。
此时,大运河、古纤道的那份宁静与深沉却更具魅力,它宛如一位智慧的老者,默默无语却蕴含着无尽的哲理,践行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诺言。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很慢很慢,忽视了眼前巨船驶过,让人沉浸在这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中,思绪也随之飘荡。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古纤道不仅仅是一条道路,它是连接古今的纽带,让我们与过去的岁月有了一次深刻的对话。伫立于运河之畔,踩踏在那滚热的石板石桥上,聆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气息,让我们的灵魂再经历一次抚摸和洗涤,进而对历史增加一份敬畏与眷恋,心灵得到慰藉和营养。
202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