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9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沧浪亭,何止于亭

发表日期:2024年6月24日   作者:刘立江

沧浪亭,第一次听到时,顾名思义以为是一个亭子。后来得知,它是享誉国内外苏州四大著名园林之一。六月的一天,笔者在做了预习的基础上,来到沧浪亭景区,虽然谈不上精研细磨,多多少少有些更深的感触。沧浪亭很低调,门面十分小,但走入其中会惊奇的发现,这是一处雅趣精致,古意盎然的典型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众多,如果走马观花,感觉会大同小异。如果驻足细看,就会发现各有千秋,精彩分呈。

看点之一,景致别样,有特色。

沧浪亭不大,位于湖中央,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沧浪亭实际是一座很普通很常见的亭子。立于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典雅致。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看山楼”,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共三层居园之西南隅,近俯南园,平畴村舍,远眺楞伽、七子和灵岩、天平诸山,隐现槛前。而今已被周围的高楼所围,视野近乎咫尺,旧景已不复见。“面水轩”,原为“观鱼处”,面北临流,庭前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迎人。“翠玲珑”,又叫做“竹亭”,有三间房,另外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游人的视觉空间,丰富了游人的赏景内容,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也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漏窗”,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镂空的花纹绚烂多彩,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寸、间隔多为相同或者相近,产生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

沧浪亭虽数易其主,但园内的假山和园外的池水大多维持了旧貌,未经损毁。园内的景色大多不加雕饰,以自然为美,山水相宜,表现得法,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假山上植以古木。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长廊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同时又可通过长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自然地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典范。

看点之二,历史悠久,有故事。

沧浪亭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距今已经快1000年了。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于宋开宝二年任中吴军节度使,曾于沧浪亭营建别墅。

北宋庆历四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字子美)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

庆历八年苏舜钦去世,后园多次更换主人,最后为章惇、龚明之各得其半。南宋绍兴初,园为韩蕲王世忠所占,并改名“韩园”。韩氏在两山之间筑一道桥,取名“飞虹”,由张安国书匾。

元朝时,沧浪亭废为僧居。元仁宗延祜年间僧宗敬在沧浪亭遗址上建妙隐庵,庵西侧即南禅寺。

明沈周、杨君谦常栖息于此,成化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寺毁于火。嘉靖十三年郡守胡缵宗将妙隐庵改筑韩蕲王祠,大云庵自正德以来三十二年间,几经兴废。嘉靖二十五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

清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王新命在沧浪亭遗址内建苏公祠。宋荦抚吴时,寻访子美沧浪亭遗迹,已是灰飞烟灭,于是即谋规复,并构亭于山之巅,又得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揭诸楣。但园规模已逊于宋代,不复有水北及南部旷地。五十八年,巡抚吴存礼将康熙御诗一章,饬工庀材建御碑亭于园中,房屋也进行了增修。清乾隆三十八年,按察使胡季堂在沧浪亭西侧建中州三贤祠。乾隆帝南巡屡驻此园,在园南部曾筑拱门并有御道。清道光七年梁章钜又重修亭,集苏舜钦、欧阳修诗句而成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又作《沧浪亭图咏跋》记述。将亭左旧有子美祠暨蕲王商丘祠皆于整饰,并于跸路之东,规取隙地为同人觞咏之所。时江苏巡抚陶澍于藏书家顾沅辟疆小筑见所藏吴中名贤画像300余幅,后经地方人士广为搜集,又得200多幅。遂命孔继尧临绘,沈石钰勾摹刻石。在梁章钜重修沧浪亭竣工时,购得亭旁房屋,于次年改建为祠,每岁以时致祭。

道光十八年巡抚陈之楣改建亭之大云庵,古迹再次一新。清咸丰庚申年,沧浪亭毁于兵火。清同治十一年布政使应宝时、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复修古亭于原址,并于沧浪亭南侧明亮处修建明道堂。明道堂后侧西部为五百名贤祠,应宝时为祠题名。祠南侧为翠玲珑,北侧为面水轩。临水建筑有静吟、藕花水榭。另有清香馆、闻妙香室、瑶华境界、见心书屋、步碕、印心石屋、看山楼等,诸堂构以廊贯通,轩馆亭榭多为旧名。其时明道堂对面有戏台,左右有观戏长厢,规格甚为壮观,可惜后来被损毁。园由庵僧照料,仍为官府酬酢之地,有时设坛祈雨。清光绪初,沧浪亭犹有禅者居住。

民国初,一度借设吴县修志局。两次发起修葺未成。民国十四年苏州美术专门学校租用三贤祠。民国十六年,颜文梁受公益局之聘,任沧浪亭保管之职,此时沧浪亭已是荒芜,文梁倡议捐修,得吴郡画家吴子深慷慨出银4000,整修园林,历时年余,面貌得以恢复。后设立美术馆,后又改为美术专门学校。

苏州沦陷时,日军司令部曾占用,又被严重毁坏。

民国二十九年春,伪省政府拨充江苏国学社社址,招各地文士来应月课。民国三十年,汪伪江苏省政府主席高冠吾募款3.5万元“中储券”,对园林稍加修葺。民国三十七年6月,河南大学迁苏,本部驻怡园,文学院在沧浪亭,次年6月返回开封。

19494月苏州解放,苏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沧浪亭。19539月交园林修整委员会动工修建,移旧葺新。1955年春节正式开放游览,门额易为“沧浪亭”。1963年沧浪亭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时期,沧浪亭一度改名“工农兵”公园,文物古迹、家具陈设、匾额楹联、砖雕等均遭破“四旧”的毁坏,1978年后逐年整修,疏通河道,调整陈设布置,加强花木养护,园林景观大为改观。1982年,沧浪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沧浪亭实施大修,对外开放。此后逐年恢复匾额楹联,1989年复刻归有光《沧浪亭记》。1986年投资十万余元,扩大水面,修建石驳岸,将石桥北堍的“沧浪胜迹”石碑坊迁至故址,以复旧观。1995年后陆续修明道堂、香馆、闻妙香室、五百明贤祠等。2000年,沧浪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建筑及各类景物、文物均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痕迹。

看点之三,底蕴丰厚,有教益。

小山顶上的沧浪亭为康熙年重建,苏子美借《沧浪之歌》中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取名曰沧浪亭。苏舜钦“时榜小舟,幅巾以往”在此清幽宁静的山水氛围中他感到“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因此留下千古名篇《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诗,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苏舜卿借其句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此柱联为中国名联之一。沧浪亭与沈复还有着深厚的关联,是他与其妻子陈芸(芸娘)生活过的地方。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深情地回忆了他们在沧浪亭畔的生活,这段历史使得沧浪亭不仅仅是一座古典园林,更成为了一段爱情故事的见证地。沈复与芸娘在沧浪亭度过了许多悠闲的时光,这里不仅是他们的爱情花园,也是他们情感的小世界。沧浪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为沈复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他在《浮生六记》中描绘的江南日常生活图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沧浪亭周围自然美景的影响。由此,沧浪亭也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地点。清朝同治十二年的重建尤为著名,增加了五百名贤祠等建筑,使其成为具有纪念意义和教化功能。如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以及俞樾、林则徐等人的题词,都为沧浪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0
  • 上一篇:逛超市随想
  • 下一篇:心坎上的夹竹桃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