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整理芦墟老屋时,我发现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好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顿觉亲切。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落后,电视机没普及,收音机是家庭和个人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渠道,那年代,物质匮乏,托人买了台当时流行的红灯牌收音机。1976年1月8日,我从收音机里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泪若雨下。后来又从收音机里知道唐山大地震。七十年代听收音机成了我父母和我每天必做的事。每天6点30分,准时打开红灯牌收音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国内外大事通过收音机全知晓。1978年,我上初二,每天中午收听《学英语》节目半小时后,到学校上课。坚持听完一年,我上了高中。八十年代初,收音机里内容开始多起来了,广播剧开始大量播放,我印象深到的是王刚播放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到现在没忘记。
当时听收音机成为居民主要娱乐生活,戏曲广播成了阿姨的心头好。炎热的夏天,弄堂里乘凉是最佳避暑方式,一阵阵弄堂风吹在身上,舒适惬意,阿姨和奶奶们听着软糯优美的越剧,脸上露出享受的样子。我听广播剧,如痴如醉,我妈叫我吃晚饭了,我边听边吃,我捧着收音机就像现在大多数人捧着手机一样不肯放。
最开心的是夏天晚上在街上乘风凉时,收音机里播放“乘凉晚会”,我听得好开心,成为夏夜每晚的期待。很多老人喜欢听收音机里的评弹,吴软糯语,声声入耳,给芦墟古镇增添丝丝江南韵味。
到了九十年代,电视机已普及,听收音机人越来越少,我家的收音机被放在一个角落里,渐渐淡忘了曾经陪伴我度过美好青春的给我快乐的收音机。
岁月悠悠,我现在快步入老年了,怀念起收音机来,它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风景,它是我寂寞时的陪伴伙伴。它是一个时代象征,记录着历史的脚步,承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它的声音犹如时间的回响,穿越时空,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纯真年代的怀念与温情。
如今,一台小小的智能手机,能听音乐,看视频,看新闻,读小说,它综合了曾经火热的大多数电子产品的独特性,所以基本上没人听收音机了,收音机带给我曾经美好的回忆永留记忆深处。
202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