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圆明寺是里人家喻户晓的寺庙,圆明晓钟为盛湖八景之一,圆明寺桥之南北分别有舜湖(西白漾)和红梨湖(桥北荡),它们均是盛泽人的母亲湖,因而舜湖、红梨成为盛泽的别称。
适逢重建宋代古刹圆明禅寺(白马寺),便前往游览。在仿古牌坊前,上方“一水红梨”赫然在目。这让我想起柳亚子的《哭苏曼殊》诗,那时,苏曼殊处于垂危时,对柳表达待痊愈后,“赴红梨一探胜迹耳”的愿望。于是,柳以“一水红梨旧梦痕”抒发对挚友的深切怀念。
睹坊思古,坊之东侧圆明寺曾惨遭日寇毁损,盗走大钟。重建后,殿宇巍峨,景点“白马涌泉”焕然一新,智慧阁金碧辉煌。眺望古渡口,新建红梨渡牌坊,它见证着明代巨富沈万三在此植红梨万株的故事。每当晚霞满天之时,红梨花开,灿若红云,呈现“红梨万树映虹䗖”“金波跌宕红梨渡”的美景,难怪清初文坛风云人物朱彝尊将它命名为“红梨晚渡”,成为盛泽新景点。
圆明寺周边正启动运河一红梨半岛文化湾区项目,进行整修。曾记得,寺北,艺龙华团临湖建起金牛园。这是一个仿古典式的园林。锦绣塔高耸入云,园内观鱼亭、香波亭、倚澜亭、阅波榭,九曲水廊、六桥相连,布局别具匠心。闲坐亭榭,赏香花异草,观池光鱼跃,听细波琴音,觅红梨遗迹,登红梨画舫,尝河鲜珍馔。坐看湖天一色,碧波潋滟,垂柳拂水;仰视碧空如洗,水鸟伴飞,一派旖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入夜,彩灯齐放,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更喜今朝湖畔万象更新,充满生机,成为盛泽文化新地标。圆明寺西侧红梨湾工地热火朝天,凭借红梨湖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将打造成复合型丝绸旅游产业综合体。东侧的红梨广场成为湖滨休闲新场所,红梨生活美学馆开馆,宋风市集游园会人头攒动,现场展示宋式点茶、捏面人等传统技艺,让市民领略宋代士大夫的生活风范。这里充满着温约气韵,感到古今辉映之风扑面而来。
环顾四周村庄,民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丝绸商城客商近悦远来,盛泽大道车水马龙,牌坊楹联“红梨渡畔万机争响融圆明钟韵”,正是繁荣景象的生动写照。枕湖的居民小区君悦半岛、乌桥水岸、新达新村、桥北新村、盛意花苑拔地而起。弦歌不辍的程开甲小学名播遐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利市民就医。一条近5里长的红梨渡路蜿蜒湖岸,宽阔平坦,利于居民出行。纵贯南北的457米长22跨的大桥犹如长虹卧波,为红梨湖增姿添色。这里展现了河湖生态美,村镇人居美,可谓风水宝地啊!
“这里原来有条苏嘉铁路,被东洋兵拆毁了。现在变化太大了,变得如此美,我认不出来了。”听一位老者感叹道。我想,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浩荡的改革开放东风,也源于红梨湖的孕育滋润。红梨湖村乃周氏家族聚居地,自始祖历仼工刑吏三部尚书的周用以来,周氏人才辈出,科第不绝。诸如,浩然正气斗阉党的监察御史周宗建,巡按江西的周灿,廉洁自律的杭州织造通判周兆南,道光年间成立的红梨社社长周梦台。望族程氏的程际韶、程邦宪兄弟,同为进士,传为佳话。这里自古风物清嘉,深厚的文化底蕴催生了丝绸文化的传承人、创新者。村民勇立潮头,经济腾飞,两度获省人民政府嘉奖令,村干部周阿三获评省劳动模范。上久楷丝绸科技公司的吴建华,将“中国锦绣之冠”的宋锦,融古蕴今,制成数十种国礼,惊艳全球。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缪汉根,从盛虹村的砂洗厂厂长做起,破浪笃行。在做大做强印染业的同时,坚持多元化发展思路,使盛虹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全国劳动模范姚德荣,创办吴江工艺织造厂、艺龙集团,成为“仿真丝大王”。这些流芳后世的清官能吏、儒雅淳厚的俊彦英才、巧夺天工的丝绸工匠,勇立潮头的改革先锋,是家乡人的杰出代表,无不体现了盛泽厚文崇教、精工重商的精神。
环湖游览,穿古阅今,复活对家乡的记忆。时光荏冉。红梨湖长堤伟岸,守护安澜,水绿满目新,景色美如画;正焕发时代活力,处处皆闻奋蹄声,续写着红梨湖的崭新华章,成为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生动例证,怎不令人欣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