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39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曾经的报刊亭

发表日期:2024年12月3日   作者:沈愉红

在芦墟老衔闲逛,好像回到八十年代,一切是那么熟悉,但似乎少了些东西,回想起来了,市河边那个八十年代我天天光顾的报刊亭早已消了,空缺的地方摆2只大缸,里面的荷花早已枯萎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外来事物冲击人们的头脑,一切都是新鲜的,人们的心开始躁动起来,那时没有电子设备,电视机没普及,娱乐场所少,没什么娱乐话动,报刊亭的出现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重要场所,报刊亭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报杂志,当时芦墟老街邮局对面市河旁的报刊亭吸引我每天驻足停留翻阅报刊。

报刊亭是彩钢板搭起来的小房子,里面摆满了书报杂志,我受家庭熏陶,自小喜欢阅读,看到报刊亭里琳琅满目的书报杂志,开心得不得了,当时我在芦墟老街的东北街储蓄所(现旧址仍在)上班,家在老街的南黄家弄里,天天经过报刊亭,报刊亭的主人是邮局局长夫人,我早就认识,比较熟悉。所以每天下班路过报刊亭我总要去翻翻报纸和杂志,浏览一下,星期天(那时没双休,只有星期天)我很空(那时单身)就到报刊亭去看报看杂志,杂志很好看,吸引人,往往看起来大半天。碰到实在好看的杂志,像《大众电影》和《青年文摘》,我就买几本,因为只看不买,挺难为情的。隔三差五买本杂志,再在报刊亭看报看杂志,不觉得不好意思了。我在报刊亭看了大量报纸和杂志,世界为我打开一扇窗,我对外面世界渐渐了解,增长了不少知识。《大众电影》杂志当时风靡全国,我更是爱不释手,明星的穿着打扮我看着眼红,恨不得穿上明星同款的衣服,但那时条件不允许,只能饱饱眼福。还有《青年文摘》杂志,里面内容健康向上,是我的良师益友。《莫愁》杂态很贴近生活,好像是我好朋友。报刊亭的出现让我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在进入信息社会,跨入网络时代了,电子设备比比皆是,智能手机几乎人人都有,电子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报刊亭失去市场,基本没人光顾,渐渐消失在时代的浪潮中。

报刊亭,曾是芦墟老街一个标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报刊亭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化交流方式的变迁,传统的书报亭依赖于实体纸张的传播途径,而现代社会流行的电子媒体侧重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信息传播,但我仍喜欢纸质书报,淡谈的油墨香让我留恋。

2024.12.2

0
  • 上一篇:岁月之歌
  • 下一篇:无锡荡口古镇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