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十月十二日,是张怀民被苏轼叫醒的纪念日,今年已是第941年。这场纪念源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章虽短,但字里行间情真意切。近日我重读此文,不由被东坡先生这位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深切关爱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官张怀民的行为而深深感动。
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被贬到黄州,不免有几许忧伤和失落感。而此时苏轼已然从贬谪的失意中走了出来。农历十月十二已是阳历11月末,天气已经转冷。但是,当苏轼看到“月色入户”,就想到找张怀民一起看月亮。有一种友情叫“怀民亦未寝”。如果生活里有苏轼与张怀民这样的朋友,肯定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苏轼与张怀民这番夜游,两人聊了京城的过往,黄州的生活,共同的朋友,未来的打算。两人彼此陪伴,一起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衣横”。苏轼肯定还对张怀民耐心开导,叫他放下包袱,相信是金子总会光的,风雨过后见彩虹。这种发自内心并现身说法的情感是多么的真切纯洁啊。没有互相利用,没有虚情假意,羡慕啊。
回想我上区老年大学十二年来,也遇到过多位苏东坡式的领导和前辈(当然都不是被贬谪的哦)。印象比较深的是曾任办公室副主任、校刊校报网站编辑的李卫炯老师。记得十年前,我写的文章《学以致用让我尝到了甜头》分别获得吴江区第二届老年人文化艺术节征文校级和区级二等奖,引起了李老师的关注。她让我加入了学校通讯员队伍,并建议加入学校文学社,并经常鼓励我写一些反映老年生活和老年大学的文章,并对拙作不厌其烦的认真修改润色,使我获益匪浅,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前几年,李老师因身体原因暂时离开了老年大学,但我与她的微信私聊一直保持着。我在写作中遇到疑难之处经常向她请教,李老师都能及时答复并给予鼓励。我还将她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几篇文章推荐给知名平台“半百”,目前已有三篇录用。
还有邬品嘉前辈,他是知名中医师,出版过多部医学专著,并经常在区老年大学和《吴江日报》发表各类养生文章。邬老师对中国文学中的典故也是深谙其道,我在写作中遇到不太明白的典故经常向他请教,他总是循循善诱,给予解答。最近几年,邬老师因年事已高,不大参加学校通讯员和文学社活动了,但仍经常在和我的微信私聊中对我进行写作指导和鼓励。
有李老师、邬老师等苏东坡式的高手指点,在业余写作的道路上,我真是一个现实版的张怀民啊。
202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