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12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乡村寻幽

发表日期:2025年3月17日   作者:沈愉红

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315日,春寒料峭,春雨蒙蒙,文学社4人驱车前往桃源九里桥村看望多日不见的桂大姐。

吴江西南端的桃源我没去过,只知道那里是“花木之乡”和黄酒之乡。乡民大都搞绿化。果然,车子行驶在桃花源大道上时,两边杉树参天,绿荫葱笼,鸟叫虫鸣,真像进入“世外桃源”,所以这块风水宝地称为“桃源”。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桂姐姐家聊文学社2025年工作安排,随后桂姐姐带我们4人去看村里的九里桥,九里桥大名鼎鼎,我早就耳熟能详。因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我兴高采烈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蒙蒙细雨轻吻着我的脸,两旁的油菜花一片金黄,香气四溢,小河边种满了蚕豆,蚕豆花开了,花形似蝴蝶,色彩绚烂,我忽然想起一首诗:“蚕豆花开似眼眸,盈盈浅笑韵难收,,风吹粉瓣翩翩舞,香满田园醉客留”。很快,我看到了运河边的九里桥,走过去看到桥边有块石碑,写九里桥位于桃源九里桥村横港口,建于宣统二年(1909年),东临运河,南北走向,跨横港,桥西南方向有驿站一座,桥为单孔石拱桥,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金刚墙由青石,武康石,花岗石混砌,保留了历代维修的痕迹,是大运河吴江境内的历史遗存,九里桥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被称为江苏最南端的大运河纤桥,因其距离乌镇9里路而得名。大家都在古桥旁拍照留念或发朋友圈,走过古桥,有座凉亭,大家在凉亭里小座一会,谈笑风生,看运河里船来船往,古桥,运河,凉亭就像一幅画,乡村美景让久居都市的我们心旷神怡。

依依不舍离开九里桥后,我们兴致勃勃来到位于戴家浜村的灶家浜自然村,灶家浜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田园小村落,面积仅0.29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口横卧于林水间的小灶,得名“灶家浜”。但“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乡村游兴起,灶家浜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我们4人在桂姐姐带领下开始游灶家浜了,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一汪清澈碧绿的小河温润流淌,民居分布两岸,对面小河旁长满密密麻麻的竹子,有两根长竹子斜向两旁,构成一个“V”字,我们依次在木栈道旁拍照留念。两边河岸种满蔬菜,蚕豆,还有竹篱笆扎好的豌豆架,白色的豌豆花在豆叶间若隐若现,不远处河岸边有散养的鸡,河中有几只鸭子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公鸡在“喔喔喔”叫,久居都市,看惯了高楼大厦,现在听到鸡叫声,感觉真像到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描绘的场景了,陶醉在这田园风光中,大家哼起了台湾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愉悦,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桃源是有名的“酒乡”,酒元素无处不在,在“灶家浜酒作馆”门口,一座3个人往酒缸倒酒的铜雕让我们驻足观看,再看旁边上百个小酒缸里种满鲜花,边上是茶室,一颗高大的樱花树早樱粉艳如霞,路边杨柳依依,婀娜多姿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民房前的小河边有几颗梅花树暗香浮动,枝干斜向河边,不真是古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描绘的场景吗?

“花木之乡”名不虚传,灶家浜到处树木参天,香樟树随处可见,为了让游客看到“林海”场景,村里特意造了瞭望塔,我登上去看了看,满目绿荫,尉为壮观。村里一大片桃树含苞待放,估计下个月,“桃花灼灼,艳丽动人”的场景一定会醉到远方的游客。

漫步在灶家浜,不时会看到茅草屋,让游人歇脚,原汁原味,村里还有田园餐厅,茶馆,非遗工坊,船拳广场,问津园等相映成趣,在灶家浜,风声,水声,鸟鸣声不绝如缕,烟雨蒙蒙,灶家浜犹如一幅水墨画,大家意犹未尽,相约秋天再來看层林尽染的醉人秋色!

美丽乡村,一景一物都透露着恬静质朴的生活情调,让我们流连忘返。

2025.3.17

0
  • 上一篇:鹧鸪天·参加全国企业家座谈会
  • 下一篇:邂逅最美的乡愁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