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吴江,已是茵茵一片,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带着多情的丝雨,更添朦胧中烟雨江南的妩媚。
关于《垂虹桥》的故事,这一天,听着陈志强老师娓娓道来,我走进了这座千年的历史长桥。
此时,天空乍阴乍晴,时不时飘着江南的柔丝,轻拂我的面容,冥冥中仿佛告诉我它的前世今生。寻着历史脉络的遗迹,印入眼帘的是仅存东西两端垂虹桥的断垣残影,漫步其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穿越历史长河的厚重文化,每一块石板上都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走过的足迹,每一块垒筑的砖石上都印刻着它承载的历史沧桑。此刻,眼前徐徐铺开了那曾经的烟雨风光……
它曾以“江南第一长桥”而闻名遐迩,横卧太湖边,“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壮丽秀美,是独步江南的“三吴绝景”。
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曾在《吴郡志》中写道:“松江南与太湖接,吴江县在江濆。垂虹跨其上,天下绝景也。”
“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长桥跨空古未有”。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舜钦在他的诗中这样赞美垂虹桥。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也有赞美垂虹诗句,如“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南宋词人姜夔,携仕女小红归程途中,二人舟过垂虹桥之时,姜夔写下著名的《过垂虹》。
苏轼与垂虹有着不解的缘分,两次携友人泛舟游吴淞江,至垂虹亭畅饮高歌,观松江桥亭。写下《书游垂虹亭》等诗作。
除了诗词,更有不惜笔墨将壮美垂虹桥描入画中的。如,明代唐寅的《垂虹别意画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明代沈周的《垂虹暮色》(台北故宫博物馆)、北宋米芾的《吴江垂虹亭作》帖(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南宋无名氏《长桥卧波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这座江南名桥,自建成便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览集聚,吟咏唱和,挥豪吐句,留下了灿烂篇章、墨宝,都镌刻在流传千古的诗句里、画卷中,它仿佛伫立在历史的聚光灯下,见证无数来者至此,用最深情的赞美,叙述、记录、描绘了垂虹桥曾经的辉煌。
历经千年风霜,曾被誉为“三吴绝景”的盛景,已消失在岁月洪流之中,可它的灵魂,却幻化成别样的江南景致,在时光长河里熠熠生辉,延续着独有的韵味。
如今,垂虹断桥静卧于吴江松陵镇垂虹景区之内,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景区匠心独运,以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精心塑造垂虹景观空间,将葱郁的绿化、潺潺的小河流水、饱经沧桑的垂虹桥遗址、高耸古朴的华严宝塔巧妙融合,勾勒出一幅“垂虹秋色,长桥塔影”图卷,成为了新的江南美景。尽管往昔“客梦饮江,长桥卧波”的胜景已难再寻,可它依旧充满活力,深深扎根于这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脉土壤之中,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今夜,垂虹景区霓虹绚烂,与璀璨星空交相辉映。周边已是华灯初上,光晕柔和。繁华的街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这一瞬间,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古韵与新生彼此守望,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巨变,共同绘就了太平盛世下的崭新盛景!
202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