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3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品味古韵今风 感受千年文化——记学校文学社一次春季采风活动

发表日期:2025年3月29日   作者:沈愉红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苧,垂虹秋色满东南。”北宋•米芾的这首《吴江垂虹亭》让垂虹桥名扬天下。

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的垂虹桥,原为木桥,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改建为联拱石桥,桥中心建有垂虹亭,桥两挽分别建“汇泽”和“底定”凉亭,桥身“三起三伏,蜿蜒如龙”,享有“江南第一长桥”美誉。

2025年3月27日,吴江区老年大学文学社邀请吴江文史专家陈志强老师给文学社作讲座,讲座的内容是《垂虹桥概述》和《漫谈垂虹桥与盛家厍》,陈老师图文并茂,对垂虹桥作了详细概述,让学员们了解到垂虹桥历史。随后陈老师讲了盛家厍的由来,盛家厍一直是吴江县城的主要商业街区之一,曾是吴江商贸兴盛之地,民宅、商户沿河而布,承载着吴江发展的历史记忆。小时候,我爸爸曾多次跟我讲起盛家厍的繁华,我听后心驰神往。陈老师也讲到1993年到吴江后发现盛家厍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店都有,烟火气很浓,随着时代发展,城市中心的转移,热热闹闹的盛家厍慢慢冷落下来了,为了留住老一辈的乡愁,今年春年前,盛家厍二期开街了,二期项目重新梳理了街巷肌理,采用金缮式修补,呈现历史文化真实生长的过程,留住土地的根脉,也留住老街区的烟火气。

随着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员们对垂虹桥和盛家厍有了一定的了解,考虑到学员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对吴江历史文化不是太了解,陈老师讲解完毕后带领大家到垂虹桥和盛家厍现场采风。大家兴致勃勃来到垂虹桥遗址旁,蒙蒙细雨更添丝丝情调,倍感烟雨江南的妩媚。大家在断桥上追寻历史的踪迹,感叹岁月的沧桑,然后在断桥上合影留念后,听陈老师当场讲解垂虹桥遗迹故事,学员们经过听讲座和实地采风相结合后,对垂虹桥这张吴江十大文化名片之一有了深刻了解。是啊!历史上,骚人墨客慕名而来,倾情垂虹,驱歌长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王安石的“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故”,苏轼的“绝境自忘千里远”等,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随后,大家来到盛家厍二期游览采风,古色古香的茶楼,环境清幽,仿佛回到民国时代,走几步,在湾塘里发现几处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墙上绘有以前用过的老物件,引起大家满满的回忆,倍觉亲切。走到松陵李宅,里面的老照片让大家更了解垂虹桥和松陵的历史。八十年代中山街还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陈老师和大家一起饶有兴致地观看老照片,给大家讲解李宅的历史和主人,李宅里布置各种老物件,久违的记忆涌上心头,多么亲切!这些老物件曾经陪伴我度过的青春岁月。一路上,看到两座古桥泰安桥和虹桥,陈老师讲座里特意提到两座古桥,大家一一走过泰安桥,在桥边驻足拍照,感受古桥的魅力。一路前行,吴家港上的红桥(虹桥)映入眼帘,这座桥古色古香,我看有点像桃源九里桥村的九里桥,现存之桥为民国19年(1930年)所建。桥身上镌有对联:“春日几家还放鸭;秋风何处不思莼。”上下联分别描述唐代诗人陆龟蒙和西晋文学家张翰之事。

泰安桥北堍还有一处李宅,位于湾塘里南端,一路上,盛家厍二期还原了好多老店铺,路过一家理发店,朱姐姐说她年轻时曾在这家理发店烫过发。二期还原了不少几十年前的店铺,老松陵倍感亲切,我是芦墟人,不了解盛家厍曾经的繁华,现在来采风,听陈老师讲解,慢慢开始了解了。还有百年老店平望酱园,大家都进去看了,知道平望酱菜有名。陈老师回忆起小时候家里经常吃平望酱菜的往事。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兴高采烈,拍了不少照片发群,发朋友圈,最后大家又合影留念,感觉不虚此行,收获满满,期待下次再欢聚。

2025.3.28

0
  • 上一篇:儿子带我们游千岛湖
  • 下一篇:樱花放歌(另一首)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