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校园生活>>

共有 63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品味之中见品位

发表日期:2025年4月14日   作者:刘立江

在苏州吴江区老年大学通讯员会上,办公室主任陈志方回顾总结了老年大学2024年度宣传通讯报导工作情况,对徐国华等几名通讯员本身及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了点评。优秀通讯员张汝鸿、沈愉红,张雅婷交流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写作体会,陈瑞荣校长最后讲了三点意见。这是一次很普通的例行会议,但对内容进行细细的品味,它让人们思考一个很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就是老年人生活如何有品位、有尊严、有意义。

从陈主任点评中看,有两位通讯员很有典型意义。一位是徐国华,他退休前是一位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在岗很有成就的管理干部,现在成为写诗歌,写散文高产作者。他用工作时养成的缜密作风,延续他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记录事物的惯性作风,实现了位置转换,华丽转身。这对许多身居高位的管理人员很有借鉴意义,他丰富的不仅是生活,更是演绎着多彩的人生。诚如陈主任对他的评价,假如把他的这些作品放在古代,一定会成为经典被流传下来。在这个作品多如星海的世界中,许多好的作品被埋没了下来。徐国华饱经世故的经历,刻骨铭心的社会体验,加上他原有的高质素养,写出一些好的作品顺理成章。

第二位是沈愉红,一个“初出茅庐”,对文学作品从爱看,到爱写,快速成为高产作品的撰写者。沈愉红自称自己以前是个小白,是近年在校领导、学友们的帮助指导下开始创作的,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她退休前在银行工作,养成了观察仔细,勤于思考,办事规整的工作作风。她所谓的“白”,只是在成品文章方面是空白。搞写作,只有厚积薄发,绝对没有浅滩起浪。她厚积的不一定是成品,而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思路,待机而成形。如今,采风、整理、写作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通讯员张汝鸿女士会上谈了她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她已八十一岁高龄,十六年前放弃在美国丰厚的物质生活,毅然来到吴江与现任丈夫结婚。她的现任丈夫是早年退休的企业党委书记,收入不高。其原妻去世后,他的相亲历程被一些物质欲极强的“财女”们视为鸡肋。而张汝鸿这个才女看中的是他的人品,他的才学。这也是张汝鸿热爱吴江,植根于吴江的重要原因之一。吸引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的精神文化氛围,她爱唱歌唱戏,爱写诗歌散文,这里有她的知音,有她的舞台。找到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茶香漫溢室,雅士静无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和感觉,这也是她多年来笔耕不辍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吴江区老年大学通讯员队伍中,他们三位只是其中的代表,而且象他们这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不仅仅限于“爬格子”的这些人,其他行业、科目中杰出的范例不计其数。尽管花开万种各不同,有一点是相似雷同的,就是从工作岗位上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降值的同时,品位在上升。仅从老年大学通讯员队伍和文学社社员队伍便可窥见一斑。

一个人的品位是其价值观、审美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反映在生活态度和谈吐中,品位高者生活优雅,品位低者生活相对粗俗。品位用于审美和社会层次,既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具体到人则体现人的格调和档次。人的审美、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是一个综合体系的体现,它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经历、学习和自我反思逐渐形成的。品位的树立既需要外部环境的滋养,也需要个人的主动探索和思考。品位并非用来划分阶层,而是帮助我们更敏锐地感知世界、更舒适地安顿自我。一个真正有品位的人,往往既能欣赏古典歌剧,也能在街边小店找到烟火气的乐趣——这种弹性和包容,或许才是品位的最高境。

品位的提升如同酿酒,需要时间沉淀,用奢侈品武装自己不等于有品位。一些通讯员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用心去抒写情怀。采风永远在路上,留下笔墨吐芬芳。现在,人们借助AI,可以创作出非常漂亮的文章,但他永远表达不了作者的灵魂、智者的品位。文的灵性、章的筋骨、字的神态、节的温度,是需要有头脑活灵活现人来创造的,而不是简单的发现和堆砌。

0
  • 上一篇:愿凭拙笔绘霞彤——参加吴江区老年大学通讯员会议有感
  • 下一篇:冷灶里爆出一个热火星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