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绿意盎然,碧荷涟涟,阳光明媚,让人心旷神怡。
盛泽老年大学沪剧班的学员们,在这个美丽的夏天,迎来了学期即将结束的美好时刻。屈指算来,从2019年春天开始,他们学唱沪剧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
2025
年6月20日,是沪剧班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早在几周前,班委会就根据学员们的要求,决定在最后一次课上举行班级教学成果展示。当日上午,沪剧班的学员们早早地来到盛泽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三楼活动室,为展示活动做最后的准备。沪剧班授课教师吴粮钢,自沪剧班成立以来,与学员们亦师亦友,共同成长,与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是他在盛泽老年大学沪剧班的最后一课,因为下学期吴老师将不再担任这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了。为此,盛泽老年大学的陈家时和沈志清两位校长,特地赶到展示会现场,为吴老师举行简洁而隆重的送别仪式。
陈校长为吴老师献上鲜花,沪剧班学员徐红梅、徐丽清姐妹俩也为吴老师献上鲜花,师生合影,笑容甜甜。
陈家时校长为吴粮钢老师致辞,他代表盛泽镇老年大学全体师生对吴粮钢老师表示衷心感谢。他说,2019年沪剧班成立了,那时候沪剧班就象一棵小苗,六年来在吴老师的栽培下长成了大树,大伙和吴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吴老师不但是沪剧班的老师,更象是关心盛泽镇老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有心人。六年来,吴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沪剧班赢得不少关注和赞誉,戏唱得越来越好。吴老师为盛泽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添光彩,为传承沪剧艺术立功劳,他的名字早就镌刻在沪剧班的历史里,也铭记在我们的心坎上。
吴粮钢老师致辞,他说了两个关键词“感谢”和“祝愿”。感谢在他沪剧教学的道路上热情支持和帮助他的领导、学员和朋友们,祝愿学员们沪剧越唱越好,祝愿沪剧班越办越好,祝愿盛泽老年大学越来越兴旺!
沪剧班班长张明华主持了展示会。
这位被学员们称为“华华班长”的她,对沪剧班的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作出了无私地奉献,受到学员们的尊敬和称赞。
陈校长、沈校长、吴老师和参加展示会的全体沪剧班学员合影。
沈校长和吴老师、盛泽为老服务中心沈秋萍站长在亲切交谈。
陈校长和吴老师在展示会现场。
喜气洋洋的学员。
寓意美好的蛋糕,盛泽习俗每逢喜庆的事情都要有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高,高,高,实在高!”
展示会第一个节目是沪剧《芦荡火种》选段《办喜事》,在欢快喜庆的、充满吴江风情的的伴奏音乐中,“你春风得意喜星高照……”的唱腔,让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喜上眉头。
个别展示的第一个节目,是由称得上是超级沪剧戏迷的陈英(女)和王钰祥表演,他们学唱沪剧的时间都不长,可进步太神速了,简直是坐着东风快递上来的。这两位都有着较好的声乐基础,原来他们都是老年大学声乐班的学员,怀着对沪剧艺术的痴迷,加入到沪剧班,他们学唱沪剧的劲头那可真叫人敬佩,是刻苦钻研,方法科学。今天他们展示的是不久前课堂上刚刚教唱的新唱段,《攀弓带寄深情》,他们演唱颇具专业范,他们赢得掌声的热烈程度任凭你的想象,要多热烈就有多热烈。
紧接着上场展示的又一对资深沪剧戏迷的组合。王金珠(左)和王桂英,王金珠是盛泽戏剧家协会会员,长年参加盛泽戏剧家协会沪剧分会的活动,曾饰演过很多沪剧角色,如《大雷雨》中的若兰等等;王桂英是沪剧班的老学员,学唱沪剧非常钻研,平时关心班级,经常默默地为班级服务。今天她俩给大家展示的是《血染姐妹花》选段《海滩诀别》,王金珠反串男腔饰宜平,王桂英饰盛雪。她们的演唱情感真挚,行腔准确,瞧瞧她们的动作,将一对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得酣畅淋漓。
她是被大家称为“坛胞”的唐美娥同学,因为她家住坛丘社区,离学校路程远,每次来校上课都要乘坐好长时间的公交。但怀着对沪剧艺术的热爱,年过七旬的唐同学雷打不动,坚持上好每一课。今天她展示的是传统沪剧《陆雅臣卖妻》选段《独坐绣房》,这是唐同学自学的唱段,虽不是课内教唱的内容,但唐同学唱来有滋有味,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她是班中的小妹妹戴梅琴,但却是一位超级戏迷,她不仅是沪剧唱得好,越剧、锡剧样样拿得起。她今天展示的是《庵堂相会》选段《秀英行路》,无论是行腔,还是表情、或者辅助动作,戴同学的这一段表演还真有点茅善玉老师的风范。
这一对“卖相”、“架型”老好的是啥人?原来是周月华(左)和陈茶园,她俩展示的是《陶行知》选段《小月亮》。陈茶园反串男腔饰陶行知,周月华饰茹琴。她们的展示,无论是女腔还是反串男腔,演唱十分到位。不管是音准、节奏的掌握,还是人物情感把控,或者辅助动作的设计等等,都相当准确,赢得满堂掌声是意料之中的。
这是沪剧班的一对同桌,又是一对好搭档,沈益群(右)和马玲珠,今天她们联袂展示的是《挑山女人》选段《十年光阴十年长》。这对资深沪剧迷功底就是不一样,看这台风就是不一般。沈益群嗓音宽厚,唱男腔是“铁对陆家浜”(正好合适),马玲珠音色明亮,唱腔委婉,这一组合真正是珠联璧合。
紧接着上场的是班中一对模范学员陈菊珍(左)和沈剑莺,陈菊珍学唱沪剧极其认真,授课教师的每一句示范、每一个提示,她都详细记载下来,她不仅课堂上仔细听讲、认真学唱,回家后反复练习,还虚心听取家人的点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沈剑莺同学嗓音好、唱得好,唱啥象啥。她还是个多面手,摄影技术杠杠的,每节课上她都会给老师同学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今天她俩展示的是《碧海青天夜夜心》选段《赠玉兔》,陈菊珍反串男腔唱梅海声,沈剑莺唱李清伦。她们的展示沪剧韵味十足,优美动听的唱腔,真情流露的情感,真是声情并茂,博得全场热烈掌声。
这位是汪珍宝同学,别看她平时话语不多,今天上台展示那可真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她唱的是《雷雨》选段《繁猗求萍》,同学一开口就是“繁漪腔”,你看她唱得多投入,将主人翁繁漪徘徊彷徨、不甘受辱又具有反抗精神的矛盾性格较为准确地展示出来,赢得满堂的掌声。
接下来是啥节目,怎么这样闹猛?原来是《罗汉钱》选段《相亲路上》三位班级骨干学员李秀玲(右)、陈建新(中)和顾家观联合展示。李秀玲学唱沪剧非常钻研,她饰演的五婶,格格真叫“活龙活现,活狮子出现”;陈建新同学嗓音宽厚明亮,演唱起丁(是娥)派韵味纯正;顾家观功底扎实。三位表演的《相亲路上》,唱腔到位,表演生动,场面活跃,全场观众合着音乐节奏鼓掌喝彩,现场氛围达到了高潮。
下来出场的节目也是热闹有加,原来请来了“外援”,这位先生是盛泽镇戏剧家协会的陆志明老师,今天被特邀共同参加沪剧班的展示。学员王金玲、贝芳根、潘金英(下图左二至左四)将于陆志明老师共同展示《大雷雨》选段《人盼成双月盼圆》。这是一段脍炙人口的唱腔,当年笔者就是欣赏了陆志明老师与人合作的《人盼》后,逐渐喜欢上沪剧的。陆志明老师年轻时可是出了名的帅哥,被誉为“盛泽撒珠弄里的‘杨子荣’”。他嗓音宽厚明亮,演唱韵味纯真,一曲《春二三月草青青》几乎与徐俊乱真。今天的马慧卿他唱来有滋有味、有腔有调,那种沪韵沪腔简直就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极啦!”三位女同学也是不甘落后,虽然是轮番演唱,但似乎是同出一人,唱腔优美,连接紧凑,表演自然,这个节目再次让现场氛围达到高潮。
这个节目真是唱做俱佳,参加展示的是一对同胞姐妹徐红梅和徐丽青。原来这对姐妹学员不约而同报了节目是同一个,就是《庵堂相会》选段《秀英赶路》,展示会前一天的晚上,姐姐徐红梅决定姐妹俩合演同一个节目,一个唱,一个舞。你听,妹妹徐丽青唱得韵味十足,音色华丽;姐姐徐红梅舞的舞姿更是动人,她像美丽的蝴蝶般飞舞着,像婀娜多姿的柳条样扭动着,真令人陶醉。红梅师傅岁已八十虚岁,但仍拥有这少女般的舞姿,实在叫人惊奇。是沪剧艺术让徐家姐妹永葆青春。
她是班中出了名的热心肠贝芳根同学,平时班中有什么活动,她都会积极参与并帮助解决很多问题,今天的展示会上她再次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美味的奶油蛋糕,祝班级、老师和同学们生活学习高、高、高。贝同学参加展示的是《敦煌女儿》选段《樊锦诗必胜,这一唱段是该剧的经典唱段之一,贝同学的展示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因为她的进步太神速了。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贝芳根同学可是多才多艺,她的太极剑也打的非常好,还曾前往首都参加太极拳的全国展演。
这是阿月师傅沈月英(下图右)和班级资深学员凌凤水合作展示的《碧海青天夜夜心》选段《赠玉兔》。阿月师傅是沪剧班的副班长,平时对班级事务相当关心,尤其是班级要排练什么新的节目,那是绝对少不了阿月师傅的“锦囊妙计”。凌凤水师傅平时一副火热心肠,班级、同学有啥困难她总是肯竭力相帮。今天阿月师傅反串男腔唱梅海声,凤水师傅唱李清伦。这个唱段表现的是青年男女相互爱慕,互赠定情礼物,女生赠予男孩一枚自己的附身符——玉兔,男生还赠女孩一枚传家之宝铜印章。优美动听的唱腔,真情流露的情感,配上适当的辅助动作,真是声情并茂,沈、凌两位学员的展示博得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一组合式新面孔,学员陆巧英(左)是位退休教师,盛泽戏剧家协会会员,以前还经常参加团队演出,一年前加入沪剧班。另一位是倪萍,这学期刚刚加入沪剧班,今天她们联合展示的是《寻娘记》选段《母女会》。陆老师不愧是资深戏迷,从台风到唱腔,从表情到身段,显示出她扎实的戏曲功底。倪萍虽然接触沪剧时间不长,但唱起来也是有腔有调,一眼也不推板。她们的演唱刚柔相济,相互映衬。将母女俩历经磨难、劫后重逢的场景与情感演绎得相当准确。
“小吴同学”吴韵华上场展示了,今天小吴给大家展示的是一段高难度的唱腔,就是本学期学唱的《打花包》选段《阿巧灯下补棉袄》,这是沪剧“绣腔”的典型代表唱段,难度很高。在没参加沪剧班以前,小吴唱歌有时候“不着调”,小时候常常被小伙伴们挖苦说“调头走到王江泾”(唱歌跑调)。加入沪剧班后,小吴学唱刻苦,老同学们热情帮助,她常常到居家养老服务市中心戏曲活动室与同学们一起练唱,进步神速。今天小吴的这段“绣腔”唱来可真是得心应手,丰富多变的行腔她演绎得如行云流水,复杂衬词她唱得圆润流利,韵味醇厚,赢得满堂热烈掌声那是必须的。
不要小看这沪剧班,卧虎藏龙人才多多。瞧!这两位可不是来展示沪剧的,她们是来为沪剧班的展示活动助兴加“佐料”的。这位张红星同学(左)是位彩视制作高手,班级的每一堂课上,少不了她为老师和同学拍摄忙碌的身影,课后她还要整理拍摄的素材,精心制作视频,深得同学们的好评。今天张红星和沈益群为大家作口琴合奏表演,她俩演奏了《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牧羊曲》等四首影视歌曲联奏。熟悉的旋律在她们的演奏下,引起了场内每个人的共鸣,大家和着节奏同声歌唱,无形中勾起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忆。
这两位表情亲热有加,在展示什么?原来她们同胞姐妹朱云珍(左,妹妹)和朱兴宝,姐妹俩给大家展示的是《寻娘记》选段《母女会》。朱家姐妹从小就接受良好家庭戏曲氛围的熏陶,她们的哥哥朱阿松早先是盛泽镇老年大学戏曲班的扬琴伴奏老师,人称“阿松师傅”,所以她们都有着很好的音准、乐感和节奏感。朱家姐妹的演唱情感真挚、风格细腻,人物性格掌握准确,赢得满堂掌声。
沈水娟同学上来展示了,经过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沈同学的进步真是有目共睹。她刻苦学习沪剧知识,努力钻研沪剧演唱基本要求,克服语言上的困难,课堂上每每教唱新唱段,沈同学都会反复练习,练唱基本成型后,将录音在班级群里请老师和同学点评,沈同学的好学精神深得师生一致好评,她的沪剧演唱进步越来越大。今天她展示演唱的是难度较高的《庵堂相会》选段《秀英行路》,大家由衷地用掌声为沈水娟同学在沪剧学习的道路上取得的长足进步而衷心祝贺。
“乔乔师傅”乔金玉上来展示了,她可是位超级沪剧戏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泽镇的业余群众文艺如火如荼,沪剧业余团队层出不穷,这中间就活跃着乔乔师傅的身影,业余编剧们自编自演的《农奴戟》、《南方来信》、《双枪老太婆》等等沪剧戏目,深得盛泽镇戏迷和群众的喜爱,乔乔师傅参演的沪剧小戏《药店新风》给盛泽的戏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乔乔师傅给大家展示的是《敦煌女儿》主题曲《不离不弃永相依》,这是2019年春学期,吴粮钢老师在沪剧班教唱的第一个曲目,乔乔师傅的演唱绝对是具有专业范,全场毫不吝惜地报以热烈掌声。
又是一个集体展示上台了,这是顾家观等十位同学的联袂展示《啼笑因缘》选段《相约定情》(俗称“四季相思”)。明快的节奏、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唱腔,迎来了全场的大合唱,现场氛围又一次掀起高潮。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吴老师与男学员王钰祥(左二)、顾家观(左三)和赵正华(左四)集体展示《星星之火》选段《启发杨桂英》,邀请全体女同学演唱“杨大嫂”。当“冤有头来债有主”的唱腔响起时,现场的每一位朋友似乎都热血澎湃,浑身的每一位细胞都在跳动。
当唱腔的最后一句:“刘大哥,你们待我恩非浅,好比黑夜之中挂明灯”在全体女同学深情的演绎中落腔时,大家都意犹未尽,依依不舍……
不过,正象吴老师发言中所说的“盛泽镇老年大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会常回家看看。”
老年朋友们,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