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剧场的黑暗里,当话剧《惊梦》的大幕落下,掌声在耳畔经久不息时,我忽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坚守。这已经是我第二次为陈佩斯的作品落泪。第一次是在《惊梦》的剧场里,看他用荒诞的笔触解构时代的悲欢;这一次,是在电影《戏台》的光影中,触摸到一个老艺术家对理想最执拗的赤诚。
二十多年的沉寂,从未磨去他眼底的光。当年与央视的纷争,让他从万众瞩目的喜剧明星,变成了话剧舞台上默默耕耘的匠人。有人说他“傻”,放着唾手可得的名利不要,偏要钻进小众的话剧圈;可当你看过话剧《惊梦》里他那眉梢眼角皆是戏的表演,看过电影《戏台》中他对每个细节近乎苛刻的打磨,就会明白:他不是不爱舞台,只是爱得更纯粹、更倔强。他不要被资本裹挟的“流量”,只要艺术本真的“质量”;他不求一时的喧嚣,只愿留下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作品。
在电影《戏台》里,他是那个在乱世中左右为难的班主,用嬉笑怒骂藏着对人性的洞察;在话剧《惊梦》中,他化身追逐光影的老者,用一生的故事诉说着对艺术的痴情。两个角色,跨越数年,却有着同一种灵魂一一那是历经风雨却从未弯折的风骨。当他站在舞台上,哪怕只是一个背影,都透着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劲儿。这种劲儿,不是刻意为之的张扬,而是岁月沉淀后,对初心最坚定的守护。
如今的演艺圈,太多人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方向,而陈佩斯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艺术本该有的样子。他用一部部作品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从不会被封杀打倒,因为他们的灵魂早已刻进了作品里,活在了每个懂他的观众心中。
走出电影剧场时,夜色正浓,可我心里却亮堂得很。原来真的有人能做到:纵遭千般困厄,仍对理想一往情深。陈佩斯的戏,值得一看再看;陈佩斯的风骨,更值得我们永远敬仰!
2025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