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芦墟老街百姓酒楼看到餐桌上都是竹壳热水瓶,还有亭林园有个茶室桌子上放着很多竹壳热水瓶供顾客使用,好久没看到,感觉很亲切,久违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使用竹壳热水瓶,我家里只有一只竹壳热水瓶,放在靠墙最安稳处,使用时谁都会小心翼翼,双手合捧着挪。后来,竹壳旧损了,就由父亲用铁丝绑扎加固。那时,竹壳热水瓶全家人当宝贝对待。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普通人家要添置一只热水瓶并非容易,有次,我爸站在柜合前,从营业员手里接过热水瓶,颠来倒去吹毛求疵看上半天不够,还得把热水瓶口紧贴在耳朵上,凝神敛息谛听嗡嗡声,生怕花钱买个“冷货”。
后来,热水瓶慢慢普及了,且成为城乡百姓生活里的一道风景。人们在自家炉子边挨个把热水瓶泡满,又按着先后次序放妥,哪瓶才泡可沏茶,哪瓶稍凉宜洗漱,记得分明。这时,塑壳热水瓶出现了,红绿相配,轻巧美观。大部分人家用上塑壳热水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老百姓生活水平不高,亲戚朋友结婚送大红带“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图案的铁壳热水瓶很流行,新婚夫妇很开心,放在五斗橱上,很漂亮,我家亲戚结婚时送过一对这样的热水瓶。
93年我结婚时,买了2对“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图案的大红铁壳热水瓶作嫁妆之一,现在都是房子,汽车作嫁妆,那时生活用品作嫁妆很流行,回想起来好笑,今非昔比,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奔小康,我看到网上和超市里各式各样小巧玲珑的热水瓶,颜值很高。携带方便,出去旅游放在包里可以。
但现在好多商家摆放竹壳热水瓶,让老年顾客回忆旧时光,年轻人了解过去的生活。
前几天在芦墟老街的几家老百赁店里看到大红漂亮图案的铁壳热水瓶,但竹壳热水瓶没有买了。
2025.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