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时,我便开始惦念起英语班的新老朋友们。作为班长,总想着把开学前的琐事打理妥当——先从系主任那里要来学员名单,对着新学员的电话号码一个个拨过去,有时听筒里只传来忙音,便记在小本子上,换个傍晚再试。直到最后一位新同学应声加入班级群,看着群里慢慢热闹起来,我才松了口气,赶紧把秋季教材的信息发出去,生怕开学时有人捧着空书包来上课。
有几个学期开学前,听说报名学英语的人不多,我心里总有些放不下。散步时遇到老伙计,便忍不住和他们聊起学英语的事儿:咱们这个年纪记单词,慢些没关系,多琢磨几遍,就像给脑子上了层润滑油,日子也过得更透亮。没想到几位朋友真的动了心,当他们走进教室,怯生生地问“课本放哪儿”时,我看着他们眼里的期待,忽然觉得这事儿做得值。
在老年大学待了这些年,这里早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每次上课前,我习惯早到半小时,先把窗户推开,让新鲜空气灌满教室,再把桌椅擦得干干净净,黑板也擦出清亮的底色。等同学们陆续进来,笑着说“凌班长早”,我心里就暖暖的。要是有人对课程有想法,我就悄悄记在本子上,课后找老师慢慢说;校里有新安排,也第一时间跟大家讲清楚,就想让老师教得顺心,同学们学得舒心。
作为老年大学的一位老学员、老班长,几年的学习时光让我与老年大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下课铃响后,我总等着最后一个走
——把空调关掉,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再把点名册收好。这些小事做久了,倒成了习惯。有人说我太操心,可我觉得,能为大家多做一点,看着英语班的课堂越来越热闹,看着老朋友们捧着课本认真读单词的模样,这份满足,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如今我已年过七旬,却总觉得日子还像刚翻开的课本,满是新鲜劲儿。在这银龄岁月里,能守着一方课堂,和大家一起逐梦,用一点微光温暖彼此,便是我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