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29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八坼古镇采风

发表日期:2025年11月10日   作者:桂林芬

秋风送来阵阵凉,暑气消退人舒畅。十月二十二日,区老年大学762班和732班学员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赴八坼古镇采风。

车子行驶20分钟,很快到了目的地,我们第一时间参观八坼社区中心街65号沈宅,那是一座老旧的宅院,静静地隐藏在镇子的一隅,地处南港北岸,是一处建于清末的古建筑。老宅的主人原是八坼石铁村人,当时他和父亲以“摇航船”为生,后来在一次行船途中偶得金银财宝,就在八坼镇上建造了这座沈宅,拥有房屋3幢,砖雕门楼一座,坐南朝北的宅院,现在三进均为楼厅。

我们走进大门,第一进去有一夹道,东侧为楼梯,往里为石板天井,天井北侧置有清水砖雕门楼,因在“文革”中遭受破坏,门额已难以看清,上面的纹饰尚在。第二进去东、西侧有厢房,后面为一个宽敞的天井。其中第一进去与第二进去楼厅相通,设计十分巧妙。第三进去的厅是主人当时接待客人的地方,后面有一院子。沈宅东、西两侧有观音兜与马头墙相结合的风火墙,门面高处有雕花纹饰,足见老宅当时的辉煌。而如今古人的功名与远方都成了书本里的旧闻,只有这宅子成了一个空荡荡盛满往昔回音的壳。

接着我们走了古镇的四座古桥,北港上的永宁桥和万安桥,以及南港上的联源桥和合浦桥。这些桥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它们的名字还反映了当地的水流地形和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联源”和“合浦”两桥名表明了水流的来源和汇聚,而“万安”和“永宁”则寄寓了人们对万古安宁的美好愿望。在南港和北港交汇处有一座城隍庙,也有学员进去拜佛。这四座古桥体量硕大,造型美观,是八坼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永宁桥上合影。走了古桥仿佛需要一点人间烟火来调和,我们便去了镇上的米酒厂,老板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圆桌上摆放了橘子、瓜子、桂花米酒让我们品尝,那米酒有一股甜丝丝、暖融融的香味,它将运河的柔波,江南的稻香,以及这里人们温厚而绵长的日子,一同收拢了来,在时光的深处静静地酝酿,终于成了这琥珀色的醇厚的一汪。

最后我们去了八坼黑龙村,参观农民画家周鑫华老师的画展,走进民宅,墙上一幅幅农画构图饱满,色彩鲜艳,与美丽的布景相映成趣,年俗年味、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灶头画、武松打虎、迎财神、农村工具、民间农情…… 周老师拿起画笔,用热情描绘美好的生活,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抒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勃勃生机,有一种原始的生命之美。

归途上,我的手里多了一副农画扑克牌,画上有金灿灿的稻田与忙着收割的农人,色彩浓烈,充满了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我将它与脑海中沈宅的清寂,古桥的沉静、米酒的醇厚放在一起,忽然有些明白,沈宅、古桥是八坼古镇的旧梦,而这农民画、这米酒、这河畔的生活,却是鲜活而温热的当下,它不言语,只让那运河的水,这么静静地,千年如一日地流淌,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又将一切都带向远方。这次采风真得让我收获满满,流连忘返!

0
  • 上一篇:黎里寻幽:一镇藏千年
  • 下一篇:盛泽采风诗四首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