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龄公寓公园一角
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
乐龄公寓重阳演出
核心提示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为现今人们最为关切的社会话题。“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孔子对大同世界的理解,也是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吴江是苏州老龄化人口第三多的地区,早在1982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7年,比全省早4年。据统计,近三年来吴江的老龄化程度每年都以超过1%的速度增长,其中2012年为23.3%,2013年为24.39%。来自公安和区老龄委的统计显示,到2014年底,全区老龄化程度达到了25.5%,相当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未来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养老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并不为过。
养老产业,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居家支持、精神慰藉等领域,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目前,吴江的养老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面对旺盛的需求,吴江如何加速驶向蓝海?
当观念变了 老年人消费热情被点燃
家住松陵镇迎松小区的钟老伯今年78岁。
与有些老人退休后还省吃俭用忙着为子女攒钱买房不同,钟老伯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兴趣爱好。只要不外出,他几乎每天都会和几位老伙伴相约在松陵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起聊天看报。当听说吴江周边有什么感兴趣的美食,他们就会相约去吃一顿。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嘴巴玩味道”。除此之外,钟老伯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每年都会到外地去旅游度假。
“我老伴去世早,两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了,不需要我照顾。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照顾好,平时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去添置,想去旅游了就带上我的退休金出去看看。我过得顺心了,身体也就好了,这也是对儿子最大的负责。”钟老伯告诉记者,春节过后,他特意跑到江西去和老朋友一同旅游。现在,他正为自己下半年的外出旅行盘算着。
与钟老伯一样,区老年大学的很多学员们也都在为自己的健康和爱好买单。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沈宝观告诉记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如何养生变得更加关注,对新事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这些关注点中舍得投入。在区老年大学每个学期的课程中,钢琴、戏曲、中西医保健、摄影、智能手机等课程尤其受老年学员的欢迎。有些老人为了学习摄影,花费十几万元购置摄影器材,并且结伴去景区采风;为了发微信,主动将老款手机更换为智能手机。
“吴江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老人基本上生活无忧,他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消费欲望。”沈宝观说。
沈宝观认为,现代家庭功能的弱化,家庭依赖性逐渐减弱,老年人越来越看中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兴趣爱好,越来越喜欢展现自己,“花钱买健康”、“花钱为爱好”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这也是老年人消费热情被点燃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养老热了 养老床位被预订一空
2014年4月,我区用了一整月的时间,在全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区20万老年人中,60%以上的居家老人有养老服务的需求。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当前我区居家养老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突出了主动积极享受养老服务的特征。
滨湖乐龄公寓是吴江首家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开业4年以来,凭借优良的管理和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目前已是“一床难求”。滨湖乐龄公寓负责人张娴静告诉记者,目前公寓所有的房间都已经住满,并且还有100多名老人预约等待入住。
然而在滨湖乐龄公寓开业之初,张娴静却不被苏州的同行们所看好。同行们认为吴江的养老理念还处于起步阶段,老人们很少会选择到养老机构来养老。滨湖乐龄公寓开业第一年只招收了40多名老人似乎也印证了同行们的预测。但从2012年起,随着品牌效应放大以及老人们的口碑相传,公寓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公寓的200多张床位被预订一空,张娴静也逐渐被同行们刮目相看。
数据显示,目前我区65岁以下的“新晋”老人群体最为庞大,达到了6.67万人,占全区老年人口数量的近三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65至69周岁的老人,数量达5万多人。这两个老年人群体也是目前我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中最为活跃、需求最多样化的群体。
张娴静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到养老机构养老的热潮,主要是由于在当今家庭的构架中,家庭中的年轻人承受很大的社会工作压力,缺乏对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关爱。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日常生活变得单调、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家庭关系较为冷清,以致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健康状况不如从前。当入住如乐龄公寓等养老机构后,老人们不仅可以得到日常生活的照料,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让老年人在这里老有所乐,做到了养老、养生、养心。
与张娴静一样,流虹护理院院长周政对养老机构受热捧也深有感触。作为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吴江第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护理机构,流虹护理院以介护、半介护老人为服务对象。自2012年成立以来,该院的床位数从最初的187个增加到如今的253个,入院人数从第一年的不到30个增至现在的170多个。
周政认为,出现养老热现象不仅是由于老人观念的转变,子女心态的转变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很多“70后”、“80后”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成员结构为4:2:1,加之年轻人普遍外出就学就业,老龄化、空巢化使得社会化养老成为大势所趋。可在传统思想观念中,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常常被视为“不孝”,老人和子女都背负着一定的压力。近两年,老人和子女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不少子女主动把老人送到社会机构来养老,每周都会来看老人三四次。这样老人在护理院不仅可以得到生活上的照料,也能得到医护上的治疗,家人间的亲情也并未因此而淡薄。
当机遇来了 多政策鼓励发展“养老经济”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也是建国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意见。去年9月,全国首部老龄蓝皮书发布,深度分析了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四大老龄产业板块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等,对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
事实上,早在2011年,我区就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优化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各类人才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建设。
在《关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意见》中,我区对民办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认定和享受补贴条件、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扶持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凡符合一定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均可享受有关经费补贴,以及在项目审批、税费减免、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政策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在《关于优化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我区又将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升为老服务质量作为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工作的重点任务,并且制定了编制老年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完善土地供应政策、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健全医疗服务政策、增加居家养老设施补贴、提高养老援助标准、提高养老经费标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14项政策措施。
在国家以及吴江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2014年各区镇也都积极投入,实施养老机构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吴江开发区乐龄公寓服务楼主体结构已封顶,汾湖高新区乐龄公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松陵镇敬老院改建工程已进入尾声。新近落成的七都镇养老中心已引进上海一家专业民营企业负责运作,这也成为我区首家镇级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于2013年11月启动建设的吴江乐龄公寓二期工程,也正序时推进,目前已经完成全部工程量的70%,计划年底全部完工,2016年投入使用。
今年年初,开业一年多的吴江惠生护理院还从苏州市民政局领回了苏州市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第一证,成为苏州第一家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规范设立的养老机构。该护理院的法人代表褚金荣表示,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是全社会都关注的大问题。他申办民营护理院,也正是看到了养老这个银色浪潮里的商机。
记者手记
发展“养老经济”还需要什么?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业投资的主力军,而“养老经济”这一新兴概念,也开始引发各界关注。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增加,这一产业面对着一片浩瀚的市场蓝海。需要指出的是,养老服务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共服务属性决定其不是暴利产业,没有快钱可赚。社会资本如果想在养老服务业中发挥作用,取得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尚面临诸多困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养老服务业的“核心客户”是老年人,但是这一客户群体除了年龄相近外,家庭收入、个人爱好、身体条件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同。最关键的是,老年的需求往往是“看不见、难说出”的,单凭社会机构,难以有效地收集客户信息和诉求。如何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如何在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合理定位和定价,都是养老服务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当下,不同家庭的养老需求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不能仅在现有养老服务项目上提供增量服务,更要大胆创新,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养老市场的复合型需求。另外,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专业性养老服务项目的同时,如何调动其他现有的专业性服务企业,例如餐饮机构、文体场馆等,拓展老年人服务项目的积极性,也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同时,随着养老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丰富,养老产业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吴江也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于养老产业,构建一条完整的养老产业链,从核心的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到养老支柱产业及辐射产业,从而带动养老上下游服务,形成一条从上至下的养老产业链,提高我区养老产业的效率,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他山之石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成熟的市场环境、政府的积极推动、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较高的市场细分程度以及紧跟市场需求的创新技术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美国:“以房养老”流行
美国是以房养老的鼻祖,“以房养老”在美国的养老服务产业里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国,拥有住房的老人可以申请将住房抵押给银行,由银行根据房子的使用年限估算出房子的剩余价值,同时结合房主的年龄、银行利率、贷款的种类等条件给申请的老人每月定期一笔养老金,或一次性给予一笔资金。等到房主去世后,银行收取房产,同时房子的所有权归银行所有。“倒按揭”的方式对老人及银行来说可谓是双赢,老年人既解决了养老问题,银行也从中盈利。
日本:现代居家养老逐渐兴起
日本的养老方式趋向于把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在一起,传统的居家养老是老人在家养老,由子女提供衣食住行上的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忙于事业,无暇估计老人,现代居家养老逐渐兴起。
这种养老方式是在老人家庭的环境中,由护理人员、小时工等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日本还实施护理保险制度,包括上门护理、上门帮助康复、日托康复等。
同时,养老设施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的过程,带动了一大批类似“老人用品专卖”、“老年餐饮专营”、“老人之家管理咨询”、“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企业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以养老设施服务为核心的“银发经济”产业形态。
英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达
由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
英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较发达。主要包括:第一,照顾老人饮食起居,具体包括洗衣、做饭、洗澡、陪护等项目。对社区里生活有自理能力但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照顾;对社区内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人院。第二,为社区老人提供资金资助,包括免费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第三,精神关怀,为老人治病、开展心理辅导、教授养生之道等。第四,社会资源,为社区老人改善生活环境、寻求社会资源的资助等。
摄影:吴 斌 《吴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