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1006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算盘往事

发表日期:2015年7月4日   作者:钱永良

“浦发杯”《陈年旧事》征文:

                                      算盘往事

 

几年前,我家乔迁新居。在整理旧货时,我无意中发现一把十五档的算盘。差不多40年了,算盘的框架依然十分坚固,珠子照样完好无损。我喜出望外,连忙把它擦干净,视作珍品挂在客厅的墙壁上。

看着那把曾经陪伴我度过20多个春秋的算盘,不禁勾勒起我对算盘往事的回忆。

记得儿时,无论是乡村会计,还是部门的职员,算账时都是一手一页页地翻着账本,另手在“啪啦啪啦”地拨弄着算盘。那模样使我想起了“账房先生”这个称谓。店铺里的“账房先生”坐在对着正门的帐桌旁,鼻梁上架着一副“腻铜钿”——老花眼镜,眼镜总是耷拉着。人老眼花的他看账本、打算盘,完全依赖于眼镜,望远处时,得避开眼镜,眯着眼缝,眼珠上翻,让人感觉怪怪的。

后来,我才知道“账房先生”就是记账算账的会计。我的队里也有个老会计,经常看到他打着算盘。算珠在他手指尖飞窜,算盘像炒豆一样噼啪作响。无论是队里分长分短,还是结算账目,总离不开他的账本和算盘。每到年末,决算分“红”,他是最忙的人了。

我上小学时,四年级有珠算课。我开始也有一把蹩脚的算盘了,珠子轻,一拨上去马上弹了回来,还经常“带珠”。我不仅把加减乘除法的珠算口诀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练就清理算珠的“功夫”,右手抓起算盘快速地往里一抠,往外一甩,上下一摆,珠子都乖乖地回到原位。我对算盘有了感情,有关算盘的言语,至今还挂在嘴边:帮人分担一半事儿,就说“二一添作五”;夸别人干事利落,就说 “三下五除二”;别人做事笨手笨脚的,就说 “算盘珠子——不拨不会动”;夸人谋事,就说他心中正打着“小九九”……

那时,小伙伴们常用算盘做“猫捉老鼠”的游戏。两人各管一片区域,上栏为猫区,四粒珠子代表四只猫;下栏则是鼠区,十粒珠子代表十只鼠。同一档上的珠子可单进或并进,但只进不退。游戏以猫吃尽对方的鼠或鼠跳过对方的猫为胜。别小看这种小游戏,小伙伴们玩起来十分地较劲。

上中学时,算盘对我来说派上大用场了。我每天放学回家,赶上队里挣0.25工时,得1分工分。星期天、节假日更不例外。工分是公社化时期社员们的命根子。我是有幸赶上“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的年代,成了当时队里“最有文化”的人,边上学边兼职队里的记工员。我那把小学时的算盘上完小学早就架散珠飞了,只好又买了一把算盘。我用这把算盘为队里计算工分、人畜粪肥、田地面积、粮油分配……这把算盘便成了我的“吃饭家伙”。

上了高中,我虽然不是队里的记工员了,但星期天、节假日还得干一些会计活。毕业后,我走上民办教师的岗位,算盘仍然用着。

上个世纪90年代,取而代之的是计算器。我的那把算盘也光荣地“退休”了,呆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一呆近20年又过去了。

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在我工作的小学里看到了算盘。这种袖珍型算盘很轻巧,塑料框架和珠子,长不到30厘米,宽不足10厘米,上栏一珠,下栏四珠。一头有个操纵杆,一按珠子就回原,十分方便。小学生们打着算盘,练到心算。虽然这种在脑子里打算盘的方法与老算盘相比有着绝然的不同,但总算是多少有些继承了那古老的算盘的衣钵。

古老的算盘代表着一个漫长的时代,与我们几代人有着一种怀旧的情结。它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和它背后耐人寻味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

1
  • 上一篇:布鞋情怀
  • 下一篇:徐伟均诗词两首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