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灵岩山脚下的木渎镇。小时候,多次听到大人们说的一句俚语“眼睛一只,看到平望八坼”,可见平望早已名声在外。那时候就很想知道平望是什么模样。
说来也巧,1951年夏季在我于木渎职业中学商科(相当于初中)毕业时,全班同学都由苏南行署统一分配工作,我被分配到吴江。从此到1995年退休,期间到平望去过很多次。1965年还带了行李和日用品从平望步行到溪港搞调查研究,住了10多天。对平望真是有缘。
可惜退休后平望少去了。印象依稀,现状不明。有幸的是,2016年我在吴江老年大学报读吴江历史文化班,今年上学期
更令人高兴的是,
去前,我先收集阅读了有关资料,了解到:吴江处于长三角的腹地,平望又位于吴江的中心;与苏锡常、杭嘉湖城市群相距都在
那一天,艳阳高照,气候宜人,我班一行40多人乘着大巴一路赏景去平望。
首站溪港,下车伊始,就被眼前非凡气势所吸引。只见村口立一高大的石材牌楼,左边地上横卧着一大石块,上刻“溪港”两字。眼光从牌楼中望去,似乎看到了一幅水路林屋兼优的彩色画卷。当时就很想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好在
溪港村位于平望镇北部,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有“先有溪港、后有平望”之说。村里的那条主流蕴藏着一则故事:相传春秋战国年代,越国伐吴曾屯兵于此,吴王将伍子胥杀害后,正在此吃饭的越兵得到情报,迅速将韭菜加米饭倒入身边的小河。当河里飘满碧绿的韭菜叶时,越兵整装出发。伐吴成功后,这条河流便被当地百姓命名为韭菜溪,后人又传称为“溪港”。
我们沿溪漫步前行,沿河绿树成荫。村民一幢幢住宅,都是粉墙黛瓦(村口公厕的外形也是呈现苏式风格),清洁宁静;有些村民将房前屋后修整一新,有的甚至翻新了院前的老屋,在老屋后堆起了假山,建起了亭榭,把不大的院落改建成精致的苏式园林;路灯都是宫灯造型,小巧玲珑,造型美观,为这个千年历史文化名村增添了浓墨重彩;有人在河洗衣,激起一圈圈涟渏,摄入相机中,便是一幅农家乐图象。来到刘猛将军庙旧址,庙门闭着。门前东西两壁,各有一竖式长方形砖碑,上有碑文,一面是庙史纪述,一面是皇帝对刘将军的御赐文字。据说,这两块砖碑不久前在整修时才发现,原来砖碑被外面的墙盖着,看者都感叹好得以前盖着,否则难有今天。横跨韭菜溪的东林桥,始建于元代,至今有近千年历史。桥洞边有一副对联:“浩渺波光涵笠泽,参差帆影接莺湖”,可见溪港古村当年的繁华。
据闻,该行政村中的马家浜自然村,村里利用一个废弃的鱼塘,改建为环湖景观带,既节省了开支,又美化了环境。鱼塘边有亲水平台,可以垂钓,周边有一条环绕鱼塘健身步道,配上绿树、亭台,可让村民健身和休闲娱乐。
依依不舍离开溪港后,我们又先后游览了面积4万多平米、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目不睱接的玫瑰园,气势雄伟、还在扩建的九华寺,开阔浩翰、使人心旷神怡的莺脰胜景,久跨古运河、高大拱形、令人敬仰的安德桥。安德桥南东侧沿岸设置的历史画廊,一块块展示古人名家事迹和对平望赞唱诗词的石碑,和眼前的壮丽美景相得益彰,可惜因时间所限,来不及一一细看,有些留恋。
在游览各个景点时,几乎人人都频频举机照相,我拍得手机没了电。
归途中,多有感慨。有些认为,增加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印象深刻。有些深感平望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具有独特魅力,今后不可估量。有些为吴江拥有像平望那样众多的江南古镇古村落好景点好发展趋势而感到幸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