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雪海梅花节,在苏州西南三十公里的光福邓尉山已经开幕了。
邓尉山,相传东汉太尉邓禹隐居于此而得名,属于太湖风景区的一大景观。邓尉山也是斜插进太湖的一个半岛,以梅花著称于世。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起句就说:“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邓尉现是我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所谓四大赏梅胜地,大多认为是苏州邓尉山、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还有杭州灵峰。邓尉山为四大赏梅胜地之首,故有“邓尉梅花甲天下”之称。过去太湖地区“种梅如种谷”,梅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繁花似雪,暗香浮动时是非常漂亮的,微风吹过,香闻数里。据《光福志》记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可见山里梅树之多。这里的梅花主要包括乌梅、绿梅、红梅和白梅,乌梅和绿梅的数量最少,也最为珍贵。
邓尉梅花最早大出风头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当时的巡抚大臣宋荦,游于邓尉梅花之中暗香浮动,花枝纷披,一望白皑皑,似乎无边无垠,不禁雅兴勃发,在山崖上题了“香雪海”三个大字。从此邓尉梅花有了“香雪海”的雅称。
康熙帝六次南巡,曾数度于此驻跸。乾隆皇帝,六下邓尉赏梅,使“香雪海”成了江南梅苑中的一个“宠儿”。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清兵西征,刚刚平定了金川之乱,政局稍稳。乾隆一向喜欢冶游,乾隆身旁的大臣和珅,凭着他那一奉承拍马的本领,在皇帝面前夸说江南山川风光之美,怂恿乾隆南巡。十六年春,乾隆带着他的随从,一路经河北、山东、沿运河游历过来。他来苏州时,听得“香雪海”之梅正值花时,当然免不了要去那里观赏一番。乾隆一行来到邓尉,只见满山遍野的梅花“芬香蓊勃,落英缤纷”,进入梅林,不禁叹为观止,乾隆素喜附庸风雅,当此胜景,题笔作诗,并手植梅树以示关爱,好事的农夫为了方便浇灌,在其旁边挖潭蓄水,谓之“梅池”,至今梅花依然盛开,池水照样清澈,成为一大圣跡。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乾隆又五次巡江南,几乎每次路经苏州时,他都特意前往邓尉赏梅。
宋代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如今,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梅花集色、香、韵、姿于一身。宋代林逋《山园小梅》形容:“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更盛赞梅花的高贵:“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历代有许多文人雅士对梅花进行狂热吹捧,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
香雪海毗邻还有一座古刹,名司徒庙。“柏因精舍”,庙中生长着四棵大柏,相传为邓禹所栽,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古柏曾遭雷击,姿态各异,被乾隆皇帝分别御封为“清”、“奇”、“古”、“怪”。清者,碧郁苍翠,挺拔清秀;奇者,主干折裂,一空其腹;古者,纹理纡绕,古朴苍劲;怪者,卧地三曲,状如蛟龙,成为司徒庙内的一大奇观,驰誉天下,近代名人刘海粟、田汉、朱镕基等也曾到过。古柏南面有《楞严经》石刻,为明代崇祯年间名人王时敏、侯峒曾、张炳樊所书,吴门章懋德斋镌刻,是研究佛经和书法、金石艺术的珍品。
春天是生命开始,万物萌动的季节,不能让自己蜗居于斗室之中,良辰美景,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同时古人又说:“梅花以惊蛰为候”,观赏梅花以“惊蛰”前后为最佳时期。今年3月5日是“惊蛰”,老年朋友,目前踏青赏梅已成时髦!亦有利于松弛紧张的大脑,有益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