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老年茶馆>>

共有 77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采风农创村

发表日期:2018年5月4日   作者:翁建中

2017年春末夏初的一天,我们诗文赏析班的全体学员在朱富星老师和张庆荣班长的带领下,到“江苏省美丽乡村”农创村采风。我和马雄鹰曾在那儿有过10年插队生涯,因此显得特别兴奋。

早上8:30在八坼公交首末站集合后,乘农村公交车直达农创(而以前从农创到八坼只能步行或者摇船,很慢)。宽阔的马路,整齐的别墅,商场,饭店,医务室,服务室,活动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一应俱全。在村部宽敞的会议室里,村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详细向我们介绍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如百亩果园,主题农庄,农业示范园,苗圃基地,风情幽兰居等。讲述了“托政策发展、靠勤劳致富”的“五个幸福”,即党建引领谋幸福,安居祥和享幸福,完善保障促幸福,生态环境铸幸福,科学发展保幸福。并播放了反映该村新貌的电子屏幕。当图文并茂地介绍到该村的“古迹”——四角拱桥时,大家看到这座桥有四个坡度,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条道路。其实说“古迹”有点牵强附会。因为这座桥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便利社员们劳动时往来而建造的,当时我与马雄鹰都在农创,亲眼见证它建造起来的。而说起“古迹”,农创村原先倒是有一颗千年古银杏树,在原来的大队部边上。每到夏天,社员们经常在树下纳凉。大队里要开个社员会,也都在树下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队里为了筹一点集体资金,将古银杏树卖给了上海的一个木业部门。对这件事,我是听到过社员中有人持不同意见的。不过当时都是干部说了算。当时锯树锯了好几天。锯倒后,是从河里慢慢撑到大运河,再运往上海的。真可惜。我想如果这棵千年古银杏树还在,将为“美丽乡村”增加多么靓丽的一个景点啊!

我们还游览了“山荡景区”,荡中有绕荡一圈长长的木栈道,荡水清澈,四周景色宜人。大家都兴致勃勃,有说有笑。而我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这个“山荡”原来还要大一倍,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粮为纲”的日子里,硬是用2台抽水机将荡水抽干,中间筑起一条大道,靠北面的一半就造田种田,并命名为“大寨于”。这样做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为了提高粮食亩产和总产,干部们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不过,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对蓄洪抗涝肯定是不利的。

农创村的风景是醉人的,农创人是和蔼可亲的。党总支书记钟阿二,是我插队时同一个生产队小我几岁的小伙伴。见面时,我称他钟书记,他笑着说:“别这样称呼,叫我名字就可以了”。已退休的老书记顾慕贤,当初是团支部书记,我曾写过一篇《记回乡知识青年顾慕贤二三事》在县广播站头条新闻播出过。这次见面,他握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还有小根、百根、二官、贵官、彩华、勤宝。。。。。。,见面都是那么热情洋溢,笑意盈盈,都有说不完的话。回想当初,我插队到这方土地,是这里的社员群众,对我生活上、生产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和热情鼓励,使我在长达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的艰苦环境中磨炼成长。

这次采风农创村,真是百感交集。是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创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锐意进取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在自己的家乡描绘着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壮丽美景。当我们乘上回程的公交车时,我回望窗外,不禁脱口吟诵:“再见了,农创。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回到年轻时和农创村的社员们一起在大田里插秧。

 

0
  • 上一篇:咏山茶花等诗二首
  • 下一篇:素苹学书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