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繁花似锦,在文化艺术中心夕阳红迎春书画展的一幅具名素苹的行书作品前,我伫立,沉思着,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呈现在眼前:
素苹是我幼时邻居的小伙伴,现在是书法班的同学。
她比我年龄小,那时我们小学上作文课,第一节课是写作文草稿,第二节是誊写作文,就是用毛笔把草稿誊写在作文薄上,有时课上来不及誊写完,可以带回家继续誊,往往那时,小素苹就会来到我的旁边,看我用毛笔誊作文,当时还没有墨汁,全是用墨在砚台上磨,用磨出来的墨汁写,她就会帮我磨墨,瞪上小眼,看我在作文本上涂写。不知是不是那时素苹已经迷上了用毛笔写字的爱好,我可不得知。
不久,她也上了小学,教学改革后,学校誊写作文可不用毛笔而用铅笔书写了,可小素苹却学着用毛笔写,虽是东倒西歪,但还是象个字。以后,在朝阳喷薄而出的清晨,我好几次看到她用树枝在地上东划西划,或用毛笔蘸着水在一块老宅的方砖上写,晚上,当别人闲暇时,她却用毛笔在纸上描,她的字也写得越来越象模象样,记得那时我还把一位知青送给我的柳公权《神策军》碑的残本转送她,让她好好对着帖临摹。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其间,我们从未见过面,只知她有了工作、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很滋润。还听说,素苹学书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并没有减少,为此,小俩口也没有少吵嘴,她先生甚至撕书毁帖,也没有动摇她学书的爱好。不过,因为工作繁忙,家务劳动,教育子女的责任,慢慢地她习字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听说她抄了一部《心经》,送到一所寺院,受到主持的赞赏。可见,她学书的成绩还不差。
骤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把我从往事的回忆中惊醒。我再仔仔细细回望一遍这幅作品后,慢慢地踱出艺术中心。
今年老年大学春季班开学,我看到了素苹,虽说她已是退休了,但看上去,还象幼时的她,漂亮、聪慧,神采奕奕,容光焕发,透露出一股老而弥学的精气神。我们的书法班名为书法研习班,全班学员的书法基础比较好,有几个学员的作品还多次入展,获奖。听素苹说,她欢喜行书,自学过王羲之的“兰亭序 ”、“圣教序”等,对我们现在上课老师教的篆书内容,她从没有涉猎过,怎么办?是打退堂鼓,还是顶着困难上,她选择了后者。她家在太湖新城的横扇镇上,到区老年大学,要步行一段,转两次公交,再步行一段,才能到达老年大学,路上要化费一个多小时。这比我们家住在松陵的要困难多了。
素苹真有股韧劲,硬是从小篆的横、竖、弯、弧笔画学起,跟着老师教授小篆的笔顺特点、结构、部首、章法,一点一点写,一步一步学。课后,回到家里,她先在亲家送来的旧报纸上练,到顺手时再写在宣纸上,一个字往往要在旧报纸上临十几遍,然后在宣纸上写。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写一遍,她要练上十多遍。她还有一个特点,敢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些老年学员,碍于面子,不愿把作业晒出来。素苹就勇于突破这个陋习,晒自己的作品,让老师点评,让同学评述,她说展示自己的作业,是表示自己的学习成效,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书艺。
素苹学书还有股巧劲,在老年大学的书法课上, 她利用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 把老师在讲台上书写过程中的用笔、运笔、收笔,回锋等笔法录下来,到家练习时,碰到不懂的地方,拿出来放一遍,再学一次,这样反反复复,她也初步掌握了小篆的要领。她勤奋求学的态度,加之和蔼可亲,学友们都愿意和她切磋书艺,指出他在用字结构、笔法等方面书艺知识的长处和不足,经常在一起揣摩笔画、布局、章法、形式,故而她的进步很快。
素苹在学书方面还有一股钻劲,我们都知道,书艺知识就象是茫茫大海,要掌握好书写的法度,达到一定的书艺水平,确非易事,特别是对已经年过半百的人来来说,更是十分困难的。她小时候学书又不规范,没有按照什么法度来学书,更没有书法老师的正确指导,这样,难免会走一段弯路,我们都明白,走上弯路后,要想改变已有的书写习惯,再调整过来,那确实要化一番心血。她买了许多书法方面的书籍、五体书法临暮示范的光碟,还从网上下载一些书法方面的网站,认真对照,细心研究,把自己写错的地方下决心改过来,按照这些教材,钻研苦练,磨练书法技艺。在老年大学,她上午上的是篆书课,下午接着听行书课,一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平时在家,一有空闲,她就拿着一本帖,细究读帖,每当夜深人静的晚上,她就练笔,日久天长,渐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