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自有贵人相助
我小时候由祖父母带大,受祖父(南社社员)的耳濡目染,从小就是喜欢看书。被同学们戏称为“书呆子”。1966年夏,正当我滿怀信心地准备升初中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停课闹“革命”,在家待了三年多,于1969年11月5日到本公社(八坼)农场大队(即现在的农创村)插队落户,当时我17虚岁。
农业生产劳动主要是体力活,既脏又累。好在生产队长吴桂生见我年纪小,身子单薄,总是安排我干一些轻活,倒也不觉得太累。农村的生活既是艰苦,又是单调的。当时知青中流传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火,自己烧饭吃,还要汰衣裳”的顺口溜。由于我有书为伴,倒也不觉得太累。每天收工后草草吃过晚饭,就在煤油灯下(一年后有了电灯)静静地看书。有时候晚上正看着书,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心里就比较开心。因为下雨天一般是不会出工的,明天早上就可以睡懒觉了。
一年半后,农场大队要成立副业队了,每个生产队抽调几个男女劳力。我所在的第二生产队因为田多劳少,只抽调一人。吴队长对我说:“小翁,我看你还是到副业队去吧,那里的体力劳动要比生产队轻一些。副业队住集体宿舍,吃食堂。你喜欢看书,也好多看一些书。
我想想也是,就答应了。
真要好好谢谢这位吴队长,副业队的体力消耗确实比生产队轻多了。加上副业队长陈桂荣对我也很照顾,让我干一些轻活中的轻活,如放鹅,、放鸡、种蔬菜等。使我有了大量精力看书。在副业队的近5年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平原枪声》《林海雪原》《红岩》等等。书看多了,心中就有一股创作欲望。于是就写了一些始终没有投稿的散文和短篇小说。之所以没有投稿,一是因为当时也不知道往哪里投。二是这些文章的内容跟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太相符,不想投,写写玩玩而已。
我还看一些古代章回小说,如《西游记》《岳传》《杨家将》等。社员们见我在看“古书”,就缠着要我讲故事。讲就讲呗,晚上我将这些“古书”的內容,加上自己的发挥想象,绘声绘色地讲给社员们听,直把他们个个听得如痴如醉。有时候晚上要开社员会,平日不善言笑的陈队长此时也会幽默一下,对我说:“今天晚上我先讲(指开会),然后你讲(指讲故事)。”
副业队有一块瓜果地,每当瓜果快要成熟的季节,陈队长就安排我到瓜棚去看护瓜果,其实当时农村盗贼倒是不大有的,所谓“看护”,只是防防而已。我只要每天在瓜堋地里转上那么几圈,看看有什么需要护理的,其余时间就大可在瓜棚里看书好了。因为瓜地就在京杭大运河边上,有几次看书看得兴起时,古纤道上走来一两个浑身汗津津的纤夫要买瓜果。我说:“瓜果是要集体采摘的,我无权零卖。要不我去摘个甜瓜给你们解解渴吧。”就到瓜果地里摘个己经成熟的甜瓜送给他们。纤夫们接过甜瓜千恩万谢后继续他们“纤夫的爱”去了。我便也继续看书,这就叫“人也滿心欢喜,我也乐在书中”。
除了看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我还看马列主义经典。一段时间,副业队通往大队的木桥坏了,陈队长就在河边系一条农船,让我给过往的行人摆渡。一天下午,当时在农场大队蹲点的公社广播站负责人兼报道员袁国良来到渡口,贝我在看书,就问:“小翁,你在看什么书?”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我说着把书递给他。
“你还看过哪些马列著作?”袁同志上了船继续问。
我边撑船边答:“《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没有说谎)
几天以后,袁同志来找我,问我能否动动笔写写文章。我说可以写写。他就要我回绕农场大队这几年所发生的变化,写一篇广播稿。我想这个并不难,因为农场大队最近几年干部群众一条心,一股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农业、副业、渔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成为县里的一个样板大队。这些生动的事迹我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况且我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啊。就答应了。
写文章先要起一个题目啊。我想起了上小学时五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沈一鸣曾对我说过:“写文章如能起一个既体现文章中心思想又郎郎上口的好题目,这篇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那起个什么题目呢?想啊想,有了,就叫《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其实这句话也是现成的,只不过被我巧妙地借用过来了。)于是就白天劳动时打腹稿,晚上坐在小板凳上,床铺当办公桌写文章。几天后,写好了一篇两千字的通讽。因为这是第一次“接受任务”,记得当时草稿写好后,我是用父亲传授的硬笔隶书在方格稿子上逐字逐句认真誊抄清楚的。文章送给袁同志看,他先夸题目起得好,看了正文稍作修改后就向县广播站发稿。播出那天,公社党委在联民大队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人头攒动,高音喇叭里正在播送我写的通讯《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公社党委负责人问文章是谁写的,袁同志说这是农场大队插队知识青年翁建中写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袁同志就经常约我写写反映农业方面的文章,并热情对我进行辅导。他还让我参加了几次县里的写作培训和表彰会议。后来,一些大队干部知道我会写写文章,有时候他们要作个大会发言什么的,也都找我执执笔。这样大约过了一年多,袁国良要到县委办公室任秘书了,他向公社党委建议报道员一职由我接任。这样,我就到公社机关上班了。这时是1975年底。
当时因广播站的体制性质未定,户口还在农村,每月28元工资,当月领取6元,其余转队,年终扣除粮草后发还。记得当时报道员一职是很受人羡慕的,被戏称为“见官大一级”,因为在八坼公社范围内,我的釆访对象,不论是哪一级干部和哪一个条线人员,都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向我“汇报”。同时报道员的工作又是很辛苦的,白天下乡釆访,晚上经常要赶写稿子到深夜。故又有“多吃半夜饭,少吃年夜饭”之说。当时具体领导我的是公社党委委员兼秘书周振荣,他对我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经常为我提供采访线索,对一些重要稿子还亲自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一是有周秘书的传帮带,二是被采访对象的生动事迹所感动,激励我刻苦钻研业务,写好报道。因此在广播站的整整三年,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每年向县广播站发稿七十多篇,录用率都在80%以上,被评为优秀报道员。另外我还参加公社的一些中心工作,如东太湖复堤工程建设,联合大队农田水利建设,新营大队全公社民兵冬训等,当“战地记者”,编印小报。
顺便说一句,在广播站的第二年,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1979年1月,邓爷爷(当时我周围的“插兄”出于感恩都这样尊敬地称呼邓小平同志)一声令下,插队知青陆续全部返城,结束了那长达十年终身难忘的蹉跎岁月。当时公社党委一是考虑到我在广播站工作三年,走遍了全公社的30个大队,已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二是也便于今后把我借调到公社去参加一些中心工作,就向县里建议将我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即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后来由于农商行经济效益比较好,所以也就没有下岗,直至光荣退休。
附言:文中提到的吴桂生、陈桂荣(已故)、周振荣(已故)等三位前辈,袁国良、沈一鸣等二位师长都是我生命中遇到的贵人。在此借贵刊一角,谨向他们及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寄 信 轶 事
国家邮政部于4月22日发行《红楼梦(三)》特种邮票。我事先得到消息,吴江邮政局于当天启用吴江历史上首个纪念邮资戳。这天上午,我开好了寄给自己的信封,兴冲冲地来到邮局。大厅里人很多,营业员小沈正忙得不亦乐乎。当我将信封和一元硬币递给小沈并说明来意后,她找我二角,笑嘻嘻地说:“知道了。”
第二天,我打开自家的信箱,里面赫然躺着二个信封。一个就是我自己开的信封,加盖普通邮资戳,另一个信封上的字迹非常秀丽,像是女同志写的,但没有落款,加盖纪念邮资戳。戳中“惜春作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旁有词句“惜春情笃苦命怜,春夜梦断题诗篇”。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先收藏起来再说。
几天以后,我因另外有事又到邮局,小沈正好又在当班。我就问起原委。她说因那天比较忙,将我的信封误盖了普通邮资戳,后自己掏钱为我另开了一个加盖纪念邮资戳的信封。原来如此。我忙说:“谢谢”。并要还给她九角钱,她执意不收。
当我跨出邮政局大门,回望大门上面游动字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诚信 友善”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谁挑着担 谁牵着马”补述
拙作《读报有感二则》第二章“谁挑着担 谁牵着马”中,我认为电视系列剧《西游记》主题歌开头二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是相似于文学创作“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方法。最近通过朱富星老师上汉乐府《陌上桑》和“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才明白“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用的应该是“借代”这一修辞方法。《陌上桑》中“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来形容少妇罗敷的美丽。《青青河畔草》中用“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来形容独守空床的美貌女子。用的都是局部代替整体这一“借代”手法。那“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中也是用“沙和尚挑着担,猪八戒牵着马”这个局部来表示“师父骑在马上,大师兄在前面探路,二师兄牵着马,沙师弟在后面挑着担”这个整体。
我想,这个解释大概是正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