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项羽本纪感言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歌颂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歌颂项羽是英雄豪杰,是乱世枭雄,是失败的英雄。叙述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故事,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感受深切。
一.项羽加入反秦斗争行列。
1. 家恨。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项羽的爷爷为楚国著名将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项羽对秦朝有家恨。
2. 国仇。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被秦国所灭,楚国人都念念不忘要复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二世元年九月,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杀会稽太守殷通,起兵反秦,从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他为“楚怀王”,恢复楚国,项羽对秦朝有国仇。
3历史的必然。秦朝实施暴政,繁重的赋税,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罚,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也侵犯地主階级和旧贵族利益,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项羽也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加入反秦斗争行列。
. 二. 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1.少年壮志,取而代之。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青少年时志向远大。公元前 210 年,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
2.一以当十,九战九捷。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所向无敌。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项羽率车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他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随后亲率主力渡河,凿沉船只,毁坏炊具,烧掉营舍,每人只带三天口粮。一到战场,楚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秦军包围起来。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一以当十,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获秦将王离,杀死秦副将苏角,迫使秦副将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在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称他百战百胜之将才。
3.霸王别姬,杀出重围。公元前202年,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于是与虞姬诀别,带领八百骑率众杀出重围,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只剩28骑,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把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下马步战,杀汉军上百人,身被十余创,最后遂横剑自刎而死,年仅31岁。李清照赞扬项羽“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三. 项羽是失败英雄。
在政治上,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的意志,违背了人民统一的愿望,不得人心,逆历史潮流,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且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不满。引起田荣据齐反楚, 发生陈馀据赵反楚等,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
在军事上,项羽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项羽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敢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萧何,韩信在项羽手下未受到重用后投奔刘邦后, 而刘邦将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
项羽决策优柔寡斯,在鸿门宴上,刘邦借故逃脱,当时项羽军四十万,刘邦军不足十万,双方力量悬殊, 刘邦采纳张良计策,拉拢项羽叔父项伯,亲自到鸿门请罪,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刘邦借机脱离险境。为此毛泽东批评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在道德上,项羽杀死义帝怀王,乃是个乱臣贼子,项羽不忠; 项羽未予叔父兼养父项梁报仇,项羽还气走亚父范增,导致范增连气带病死在回老家的路上,项羽不孝; 章邯见大势已去,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新安城(今河南绳池东)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后又杀死子婴,还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息,项羽不仁; 项羽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协议,项羽不义。 这么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只能算是乱世枭雄罢了。
项羽给后人留下不少的启迪。有激动人心的启示, 更有有沉痛的教训,在鸿门宴上,项羽决策优柔寡斯, 使刘邦借故逃脱;在垓下,决不自刎而死,而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司马迁在写项羽传记时,对錯误方面是缺乏批判。历史反复证明﹕要顺行历史潮流, 得民心者得天下。